厘清同行评议改革的不同流派
2022年04月18日 09: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4月18日第2389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俊美

  同行评议通常被视为学术出版的重要环节,目前同行评议中出现的偏见、拖稿、风险规避等问题,引发一系列有关如何改进同行评议系统的讨论。3月24日,荷兰莱顿大学定量科学研究教授卢多·沃尔特曼(Ludo Waltman)、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沃尔夫冈·卡尔滕布伦纳(Wolfgang Kaltenbrunner)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信息服务管理教授斯蒂芬·品菲尔德(Stephen Pinfield)等人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撰文,梳理了当前学界对同行评议改革的不同看法。他们总结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四种流派,并对其目标、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行分析。沃尔特曼等人认为,了解不同流派的改革立场可为纳入更多形式的同行评议拓展空间。

  同行评议改革的必要性

  卡尔滕布伦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同行评议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科学知识的可靠性与稳健性,反思与改进该系统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同行评议也长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稿人在评议过程中带有个人偏见,评议过程缓慢导致一些亟待发表的科学成果被延迟。目前,随着文章投稿数量日益增多,审稿人的招募也变得更加困难。

  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审稿人在评议过程中面临繁重的任务,为提高论文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他们需要与作者沟通,在耗费大量时间的同时还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报酬或认可。因此,学者很少将同行评议优先于自己繁忙的学术日程。一旦同行评议进程加快,学术严谨性也将面临严重威胁。此外,同行评议中的性别差距也很明显,女性审稿人的比例大大低于男性。

  卡尔滕布伦纳表示,厘清同行评议改革立场流派的目的,是更系统地了解出版商、研究人员、科学活动家等学术交流体系中的参与者正在采取的关于同行评议的创新举措。此次研究通过将同行评议分为四个流派的方式,确定了同行评议创新者的共同关注点以及优先事项。

  四种“思想流派”

  不同的同行评议改革举措不仅改进方式不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不同。沃尔特曼等人将其总结为四种“思想流派”——质量与再现派、民主与透明派、公平与包容派、效率与激励派。每种流派对同行评议系统的关键问题以及与其相关的创新手段都有不同的见解。

  质量与再现派聚焦同行评议在评估和提高研究质量与再现性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该流派在同行评议过程中十分注重创新,具体方法包括审稿人培训、审稿人身份披露、作者匿名等。另一方面,研究的再现性也被视为关键。再现性是检验科研成果准确性的一种有效方式,科研成果可再现意味着由不同的研究小组进行类似研究时,最终的结果应该大致相同。同行评议可利用前期报告,在数据收集和分析之前对研究计划进行同行评议和初步验收,以此提高研究质量和再现性。此外,质量与再现派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如何维护科研诚信和鉴别学术不端行为。

  民主与透明派专注于让科学研究的评价体系更加民主和透明。该流派认为,在一种更民主的同行评议方法中,对科学工作的评估要向更广泛的人群开放,而不是由一到两名编辑与少数匿名同行评议人员决定评估结果。这一方法允许由学术共同体决定某一科研成果的重要性,而不是由少数“看门人”决定,因而该方法将更加民主。民主与透明派的其他创新手段包括发布同行评议报告、公开审稿人身份等,这也是越来越多期刊开始采用的方法。有的科研发布平台通过提供“发布—过滤”的方法,即首先发布论文手稿,再以开放方式进行同行评议,将民主和透明理念融合在一起。

  公平与包容派致力于实现同行评议过程的公平和包容。近期该学派推动了英国的一项联合承诺行动,该行动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主导并得到近50家出版商的支持,旨在推动出版的包容性与多样化。另外,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最近决定将其所有期刊从单盲同行评议转为双盲同行评议,因为双重匿名可以同时隐藏审稿人和作者身份,进而减少性别、种族或国籍偏见,推动形成更加公平的评议系统。

  效率与激励派希望提高同行评议过程的效率以及增强对同行评议者的激励。该流派认为,同行评议系统面临的压力将导致寻找同行评议者的过程变得越来越艰难,进而有可能减缓科研成果的发布速度。为减轻同行评议系统的压力,目前许多期刊已经出台各种举措。例如,有的文章经过同行评议但未能达到期刊的要求,在重新投给其他期刊后仍需进行新的同行评议,这无疑增加了整体工作量并延长了出版过程。该流派主张期刊将其获得的审稿意见分享给其他期刊,以便日后能重新利用这些意见,这是一种提高同行评议效率的方法。该流派还提倡通过给予同行评议活动更多的关注度和认可度的形式,为研究人员参与同行评议提供激励措施。

  冲突与调和

  在某些方面,这四种流派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可能高度认可某个流派的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支持其他流派的观点。如某个人的主要关注点可能是提高同行评议的质量,但同时他也可能认为同行评议需要更加民主和公平。总之,每个流派都有其强调的重点,且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但是,这四种流派也有一些观点并不兼容,其中的冲突之处为同行评议系统改革带来挑战。其中比较显著的一点就是如何处理同行评议者的身份问题。文章认为,民主与透明派倾向于公开评议者身份并分享评议报告,以此作为建立问责制的一种方式,而公平与包容派则倾向于将双盲同行评议作为消除偏见的一种方式,两派在这一点上并不相容。另外,实施双盲同行评议有可能阻碍预印本的发展,因为如果论文以预印本等形式提前面世,进行匿名同行评议将变得不可能。质量与再现派的成员也对开放式方法持怀疑态度,因为评议者在过于开放的环境下难以做到十分坦率,从而有可能损害研究质量。效率与激励派也可能会认为,同行评议的开放性使招聘审稿人变得更加困难,给摇摇欲坠的同行评议系统带来额外的压力。在同行评议的其他方面也可以看到类似冲突,如质量与再现派倾向于推动创建更强大的同行评议系统,因而需要增加评议者的数量,而这显然与效率与激励派试图简化评议流程的观点不一致。

  沃尔特曼等人认为,有必要在不同流派之间就同行评议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更多对话,以便找出创造性的方法来处理不同流派间的冲突。当然,同行评议系统本身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因此也要允许不同形式的同行评议共存。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同行评议系统需要建立更广泛的联系,这凸显了同行评议改革需要出版商、学术团体、期刊编辑、资助机构、研究机构、政府组织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协调行动。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