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
2021年09月17日 09: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9月17日第2254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琪

  近年来,全球化议题日益受到学界关注。针对全球化的研究主要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维度。其中,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点,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保留自身文化特色,同时又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交流?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学者。

  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语言与文化学系教授夏洛特·贝克(Charlotte Baker)一直从事文化交流研究。在她看来,文化在不同地区的流动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价值动态分享的过程。例如,古代丝绸之路不但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往来,还加深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其实,文化的交流也是一种思想理念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认同。当今文化跨区域交流与融合的事例随处可见,例如移民群体的不断增多、全球赛事的举办等,这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圈,也加速了知识的双向流动。此外,当今世界面临的很多全球性问题,也需要各国通力协作,才能有效解决。

  澳大利亚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塔妮娅·布契奇(Tania Bucic)对本报记者表示,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具有很多积极意义。多元文化视角可以激发创造力,推动创新。例如,在国际化的团队中,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提供不同的解决思路。企业采用多元化人员构成方式还能加速其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一种产品或服务想要在海外市场受到欢迎,就必须了解目的国的法规和习俗,这样才能在商业营销中更具敏感性和洞察力,制定更容易获得目的国民众青睐的营销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一杯羹。此外,企业的文化多元性还能更好地留住人才,建立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库。对于员工个人来说,如果其具有国际化视野,就会减少偏见,建立更广阔的人际网络,这对其职业生涯也大有裨益。

  克服文化交流中的障碍

  虽然全球化是加速社会变革的力量之一,但是我们也需要警惕不良文化以及文化霸权对各国本土文化的影响。我们希望看到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能够共存,而不是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取代。正如贝克所说,年轻一代人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乐于接受不同文化,但是他们在了解其他文化的同时,也要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充分的理解,保持自己的价值观,不要因为接触其他文化,而被同质化或庸俗化。

  此前有研究表明,在多元文化的工作环境中,当员工因其独特的贡献而受到尊重和重视时,他们对企业更忠诚,这反过来也促进了同事之间的相互理解,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不过,在布契奇看来,企业要建立多元文化的工作环境绝非易事。例如,来自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员工在工作中不愿意畅所欲言或分享想法,而美国、西欧等国家的员工更倾向于发表意见。在亚洲和中美洲文化中更强调集体意识,做事风格也更加严谨,而北美洲和西欧国家的文化更看重个人利益,喜欢自由散漫。如何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同时促进员工的协作,成为企业面临的一项挑战。多元文化的构建还需要打破对某一文化的刻板印象,例如,我们普遍认为,美国人是自信的。这些固有观点可能造成文化偏见,不利于团队合作。

  事实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一直面临着语言障碍或误解等问题。贝克提到,一旦缺乏有效沟通,跨文化交流就会成为难题。因此,各国都要加强外语人才培养,外语人才能在文化交流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当前,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们要重视不同文化的均衡发展。各国在保护本民族文化、本地文化特色的同时,要积极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进行交流,共同推动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