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高校盲目照搬硅谷模式将带来很大风险,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由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联合举办的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学术峰会于9月1—3日在线召开。多伦多大学创新研究讲席教授、创新政策实验室联席主任丹·布莱兹尼茨(Dan Breznitz)在会上提出,当前许多西方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在提振经济的压力面前,将研究型大学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高校及高校周边社群也被这样一种想法吸引:“我们可以像美国硅谷一样给当地带来基于科技创新的经济繁荣。”布莱兹尼茨认为,这种想法是危险的,高等教育界应谦虚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职责。
布莱兹尼茨谈到,全球范围内很多城市和地区都试图遵循硅谷模式发展本地经济,但真正成功的案例寥寥无几。而且,“硅谷神话”也造成了财富不平等的不良后果。基于创新的增长应该为各种技能背景的人提供大量优质就业机会,而不是仅向世界一流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工作。在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校的毕业生有机会投身创业公司,并成为未来富豪的人选,但普通人很难在此找到优质就业机会。“人们没有真正思考硅谷模式的不良后果,也没有真正认识到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基于创新的增长有许多不同途径。”布莱兹尼茨说。
根据布莱兹尼茨的研究,在硅谷科技巨头企业的发展初期,整个创新过程主要发生在加州。但现今,创新过程可以被切分为多个小环节,在世界各地进行。芬兰、瑞典、德国、中国在创新过程中聚焦的环节不同于硅谷,但都展现出突出的创新能力,也未导致严重的财富不平等。这些国家的创新成就并未严重依赖“世界顶尖”高校。
此外,高校复制硅谷模式的尝试以失败告终的概率很高,当地立法者可能感到失望,继而在高等教育经费等方面制定惩罚性政策。布莱兹尼茨建议,高校要积极与各级地区和社群领导者合作,认真评估本地区能力,使大多数人在最大程度上受益于地区经济增长。硅谷聚焦于创新的初始发现和发明环节,其他地区可以聚焦于改善初始发明,更贴近消费者需求,将创新成果大规模投入生产,提高生产速度和产品的质量等。
布莱兹尼茨表示,追随硅谷模式可能驱使高校过度追逐专利、声誉、富裕校友,忽视通过更具整体性、更广泛的途径帮助本地社群。在如何刺激经济增长这一点上,高校领导者应提醒政策制定者,硅谷模式只是许多选项中的一个,而且通常不够切合实际。
(王悠然/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