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促进数字化网络发展
2020年08月07日 09: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7日第1984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琪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近日发布报告,探讨数字化包容性发展。报告第一作者、世界经济论坛数字通信行业负责人伊莎贝尔·莫罗(Isabelle Mauro)在文中表示,互联互通及数字化连接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视频会议、远程医疗、网上教育以及网络购物等数字化活动,打通了线上线下,增加人们的互动。然而,世界各国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有所差异,这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尤为凸显。长此以往,各国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将进一步扩大。如何在疫情防控的新常态下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与便利性,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学者。

  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

  莫罗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数字化包容性发展的必要性。从医疗保健、教育到政府服务、日常生活,如今互联互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应该成为各国和国际组织的优先发展事项。这将为各领域跨部门合作提供机遇,弥合人类数字鸿沟,也是创造更多社会和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前,世界银行、国际电信联盟、世界经济论坛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数字发展联合行动计划》提到,互联网和数字化应用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前,全球近45%的家庭安装了固定宽带,其中一半是光纤连接。坚实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全球约10%的劳动力提供了远程工作机会,相当于每年创造约8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同时,互联网为全球学龄儿童、青少年及大学生提供了1—2万亿人次远程教育机会。

  疫情减少了人与人面对面接触的机会,而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病毒检测、接触者信息追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莫罗提到,疫情期间远程医疗一个月的问诊数量超过了过去10年间的增长数量,减少了医院流动人数,保护了人们的健康与安全。虽然有些行业受到了重创,但电子商务、快递、在线购物等行业却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

  关注数字鸿沟的负面影响

  世界经济论坛数字通信行业研究员乔纳森·巴曼(Jonathan Bahmani)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尽管近些年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互联网连接及访问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在许多中低收入国家,固定网络的覆盖率、渗透率和网速都较低,尤其是低收入国家的固定宽带用户数量仅占其总人口的10%左右,而在中高收入国家,这一比例是70%和90%。低收入国家超过一半的固定宽带用户的互联网网速低于10Mbps,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有近10%的固定宽带用户的互联网网速低于10Mbps,近30%的用户互联网网速低于30Mbps。在移动设备连接网络方面,尽管过去5年接入互联网的人数增加了约10亿人,但仍有超过30%的低收入国家没有覆盖4G网络。同时,高额的移动设备成为很多人访问互联网的一大障碍。此外,在低收入国家,宽带月租费占家庭月收入12%。一部基本款智能手机的价格相当于低收入群体平均工资的1.2倍,笔记本电脑价格更是达到其平均工资的3—4倍。因此,在低收入国家,智能手机的拥有量是30%—60%,个人电脑的拥有量仅为21%;而在中高收入国家,个人电脑的拥有量分别为57%和85%。

  巴曼还谈到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问题。他表示,低收入国家只有32%的人具备复制、移动文件和发送电子邮件等基本数字技能,而在高收入国家,这一比例约为62%。

  数字鸿沟不仅体现在个人和家庭之间,还体现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电信部门负责人沃尔夫冈·博克(Wolfgang Bock)提到,中小企业虽然占全球企业总数的90%以上,提供工作岗位占全球工作岗位的50%,贡献的国内生产总值也超过50%,但其在信息通信技术采用比重和成熟度方面远落后于大型公司。在所有小型企业中,只有不到半数的公司拥有固定宽带连接,且只有不到25%的小型企业对其业务进行了数字化升级。相比之下,大型公司的数字化升级比例为100%。仅有20%的中小企业员工能够进行远程工作,而在大公司这一比例超过50%。如果不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数字化危机将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

  公私合作推动互联网建设

  如何让数字化发展更具包容性,巴曼建议,从全球层面提高民众对互联网和互联互通作用的认识,汇集各种公私力量,推动数字化发展。联合国设定的目标提到,到2025年全球宽带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使用成本不超过家庭月收入的2%。各国都应该按照这个目标进行必要的设备投资与建设。而在技术层面,各国可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升级现有设备或更换新型设备。

  莫罗进一步表示,公共资金和私人资金应该共同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各利益攸关方可根据投资比重获得利润回报,这样就能推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要建立起良好的网络监管环境,推动跨行业创新数字服务。通信运营商也要不断提高运营效率,优先为偏远地区提供必要的网络覆盖服务。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