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过大年
2022年02月18日 09: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2月18日第2350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娓

  春节期间,人们或携家带口,或亲朋好友结伴,去博物馆欣赏展览,体验文化大餐,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春节风尚。

  壬寅新春期间,首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都举办了新春展,首都博物馆还举办了迎接冬奥会的展览和系列活动。上海、成都、长沙等地也都推出迎接农历虎年的专题展或主题联展。主流媒体、社交媒体等纷纷为博物馆的年味儿活动“推波助澜”,不能去现场的观众,也可以通过云展览、云活动参与其中。

  在泉州市博物馆,馆方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的方式,推出“‘虎’年有吉庆——馆藏吉祥文物展”等系列富有春节元素的活动,让虎年相关文物、春节传统习俗走进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黄明珍欣喜地向记者说到,近年来泉州市博物馆举办的新春特别展览,对于打造博物馆文化品牌、提升博物馆人气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博物馆根据春节临时展览,推出了系列社会教育活动,创新博物馆宣传手段,助推泉州旅游产业的发展。

  “2022年春节期间,博物馆里的年味儿的确越来越浓厚了。”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潘守永在接受记者采访之余,发来中华艺术宫的跨年展“无问西东展”的现场图片。在这里,人与展览不再是静态的观赏与被观赏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互动。展览“活”起来了,博物馆“热”起来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连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专业的博物馆举办春节文化展览,有助于提高传统节日文化的地位和对春节民俗的传承。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林继富认为,在中国传统春节习俗活动中,像春节庙会、闹秧歌、看花灯等均是参与、观看和欣赏的活动。因此,到博物馆参观欣赏年俗、了解年文化,正是这种传统习俗的当代演化。

  博物馆热的背后,是近年来各地博物馆和文化工作人员在创新展陈和宣介、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努力的成果,也是人们对多样化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全国备案博物馆已达5700多家,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总量已经跃居全球前五位。2021年5月,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博物馆强国。

  在这一背景下,现代博物馆的职能大大拓展,除搜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外,还具有教育、娱乐等功能。在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研究院研究员张勃看来,过年期间举办新春展、生肖展,都是博物馆在新形势下积极发挥作用的表现。这些展览的设计与内容因应时令,符合中国人顺天应时的价值观,能够契合公众的需求,激发公众的美感体验,故而广受欢迎。

  黄明珍认为,在物质文化得到满足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博物馆成为人们获得精神财富的理想场所。这也促使博物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工作水平,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舒适、愉悦、便捷的参观环境和便民设施。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