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05月10日 09: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10日第2646期 作者:何德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使命任务和新的发展环境对高质量发展经济提出了更高、更为迫切的要求,必须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把握大势,反复强调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在国内外环境日趋严峻复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必须把经济发展质量这一重大问题摆在更为突出和更加重要的位置,必须着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发展效益。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需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需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全面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经济不发展,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对经济发展重要性的新认识,也是对经济发展的新定位。这一定位强调和突出的是经济发展的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是实际福利的真实增长过程;这一定位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内在素质的改善和提升,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优化创新和持续高级化,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是经济“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的改善和提高三方面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主动积极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种种新风险新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发展难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新的更加坚实的基础。从经济实力来看,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超过6%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经济总量从2012年近54万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突破12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幅提升;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制造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等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从科技实力看,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迅速提升,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在一些学科前沿方向上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国家战略性科技力量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强化、不断壮大。从经济结构看,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进程加速,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首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显著提高;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区域发展成效明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5%左右。从经济发展动力看,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不断深化。特别是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所有这些都构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基础和新起点。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首先,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其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增强民生弱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再次,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我国还面临一系列突出的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问题,还面临各种外部冲击和风险挑战,因此,必须完整准确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底线思维,紧紧抓住解决经济中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健康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一是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趋势,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不断增强产业基础能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准确把握战略性产业发展机遇和产业升级方向,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新兴产业和战略先导性产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等;要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保持制造业的合理规模及在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二是要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释放经济增长潜能为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让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三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切实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能力不够强、创新水平不够高依然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不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四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强化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迫切要求。五是最广泛地调动全社会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把“蛋糕”做大做好,并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处理好收入分配关系,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把“蛋糕”切好分好,走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发展道路,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应有之义。六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对外开放平台,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高效顺畅联动循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从供给、需求、投入产出、分配、宏观经济循环等多个视角,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我们应当认真学习领会、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思想内核和精神实质。高质量发展是全方位、系统性的变革,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重点,必须加快动力转换、效率提升、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协同性、平衡性、包容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