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经历过很多磨难,尤其是经历过多次重大疫情,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次次抗疫的胜利。
几次重大疫情的历史回顾
抗击鼠疫。1949年10月,察哈尔省爆发鼠疫,给当地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生命威胁。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遭遇重大疫情。党中央和政务院迅速成立了中央和张家口防疫委员会,周恩来亲自指挥。严密封锁部分道路;停业、停课、停产;调集医疗防疫人员与药品日夜赶赴疫区,为群众注射疫苗;并动员组织群众捕鼠灭蚤。12月中旬,取得了新中国第一次抗疫的胜利。
抗击天花。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在我国是死亡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之一。1955年,我国把天花列为甲类传染病。消灭天花最有力的措施就是让全国人民普遍接受种痘。同时加强管理,发现病例立即隔离、治疗、监测,追查疑似病例。1962年,我国消灭了天花,比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早17年。
抗击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已有2000多年,是对人民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1955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迅速成立领导小组,组织专业机构和科研队伍,开展大规模群众性预防宣传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分类指导、综合治理、联防联控”工作方针。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血吸虫病防治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抗击“亚洲流感”(H2N2)。1957年,“亚洲流感”在贵州爆发,很快蔓延到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和其他国家,导致国内各省市自治区25万多人患病,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流感疫情。当年的中国,物质匮乏、缺医少药,无力应对如此大规模的流感疫情,只能通过报纸、广播指导人们预防,对疫情严重的地区采取强制歇业、停课等措施。
抗击甲肝。1988年,上海市部分居民食用不洁毛蚶引起甲型肝炎疫情。国务院就做好防疫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对所需物资的生产作出安排。上海市政府采取“谁的人,谁管”措施,利用企业厂房、库房、学校等安置病人,集中隔离,销毁毛蚶;街道、居委会挨家挨户发宣传单、排查病例。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抗击非典型肺炎。2002年11月,广东爆发非典型肺炎。疫情波及我国内地24个省市区的266个县市区及国外32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死亡率超过了10%。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成立防治非典指挥部,统一指挥、部署,安排人员、物资。建设定点、专项医院收治患者,群防群控。经过有序、科学的防控,2003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中国取得抗击非典的胜利。
抗击新冠肺炎。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市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很快波及国内其他省市自治区。目前,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爆发疫情,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亲自部署、指挥。迅速成立各级各地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为世界其他国家抗疫争取到宝贵的“窗口期”,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防控经验。
抗击重大疫情的经验总结
抗疫经验既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第一,建立机构,全国一盘棋。每一次疫情爆发,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机构迅速成立,统一制订计划,统一调配人员和物资,全国一盘棋。集中攻坚、综合防治,稳步推进抗疫工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
1949年鼠疫发生后,我国即于11月1日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统一领导全国防疫工作;1957年大流感爆发,我国政府当年决定成立国家流感中心;非典疫情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继建立。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体系。
第二,集中力量,统一领导。抗疫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必须组织、动员全社会共同出力。需要统一领导各项防控措施逐步、有力落实,特别是党中央的各项决策,为疫情防控指明了重要方向。集中力量办大事和统一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之一,也体现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第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战胜疫情为了人民,也需要依靠人民。消灭血吸虫病的最好办法是把河流、水塘里的水抽干再用土填充,没有亿万人民的参与是做不到的;消除“四害”是全民的爱国卫生运动;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中,千万医护人员、人民子弟兵、建筑工人、科研人员不分昼夜努力工作,各级各类人员坚守岗位,全民参与、全民配合,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彰显了人民的无穷力量。
第四,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人类与疫病的抗争史同时也是一部科技发展进步史。从历史看,由于疫苗的研发和广泛应用,才彻底消灭了天花这种古老的烈性传染病,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肝等曾肆虐全球的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我国对病毒防治研究的投入不断扩大,取得了非凡的科研成就,是世界上为数不多依靠自身能力解决全部计划免疫疫苗的国家之一。当前,我国已经有效控制并消灭了多种传染病,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