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真理之旗 回答时代之问
2020年04月28日 01: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28日总第1916期 作者:韦建桦

  在庆祝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的时候,最使每一个炎黄子孙心潮澎湃、豪情满怀的事情,莫过于祖国的沧桑巨变。纵观从古到今的世界史,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的祖国这样,在短短数十年内,完全凭借自身的力量、自己的智慧,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国势衰微、备受欺凌、遭人鄙视到繁荣兴旺、国力跃升、巍然崛起、赢得尊严的历史性跨越。

  这种让全世界为之惊叹的历史巨变是怎样发生的?到底是什么铸就了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雄健风骨、磅礴力量和辉煌成就?是什么让亿万中国人民如此意气风发、满怀自信、昂首阔步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历史、自觉地把握今天、坚定地走向未来,就必须对这个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作出正确回答。

  具体说到中国发生的历史变迁,我们可以深入阐述多方面的原因,指出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正确道路是成功前提、先进制度是发展基础、优良传统是思想资源、改革开放是关键举措,等等。事实同时也证明,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一点,那就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作为实践的主体,必须有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不可能有这个事业的任何一点真正的进展、任何一丝切实的希望。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奋斗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马克思主义这座灯塔指引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才得以牢牢掌握正确航向,在时代风雨中破浪前进,坚定不移、沉稳自信地驶向预定的目标。这就是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最重要的原因。

  中国的伟大变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途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无比严峻的挑战和无数复杂的难题。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引,我们就会在迷茫和困惑中寸步难行;即使勉强迈出几步,也会左右摇摆、进退失据,直至遭遇重挫、前功尽弃。当代中国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在于有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核心力量。在决定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的历史关头,我们党矢志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理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各种复杂问题,以无与伦比的智慧、勇气和魄力,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人民群众愿望和时代进步潮流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勇敢探索、及时总结,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宏伟的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担当起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神圣职责。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探索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经验、新思想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用海纳百川的胸襟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成果,是我们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行动指南和胜利保证,同时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与进步、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回顾70年来走过的路,是为了更加坚定、更加勇敢地越过前方的崇山峻岭和激流险滩。我们总结70年来积累的经验,是为了更加自信地走向瑰丽多姿的明天。

  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牢记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立身奋斗之本,是我们的政治灵魂。我们必须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断加强学习、经受考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

  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党的十九大绘制的宏伟蓝图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加大经典著作编译和研究的力度,深化对经典作家生平事业和经典著作科学内涵的阐释,推进经典著作宣传普及,让理论为亿万人民所了解、所接受,画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圆。

  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学习革命导师的崇高风范,一丝不苟地做好理论工作。马克思、恩格斯的治学态度,就是对人类进步事业无比忠诚的态度,就是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学术事业视为生命的态度。今天,不管我们从事的是哪一个专门领域的研究工作,都应当经常用马克思、恩格斯的风范来对照和警示自己、启迪和砥砺自己,真正做到勤于钻研、敏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担当。

  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革命导师的至理名言,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求自己敏锐地发现、及时地回应、科学地解决时代提出的迫切问题,在斗争实践中既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不断丰富这一革命理论的科学内涵,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发展着的理论”,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当发扬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带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学习理论、研究理论、运用理论、创新理论,高擎真理之旗,回答时代之问,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扎实工作,奋力开拓,争取在理论研究、理论教学、理论宣传、理论普及工作中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真正做到有所作为、有所建树、有所创造,无愧于前辈,无愧于后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摘编自《理论与评论》2020年第1期)

  (作者系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会长、中央编译局原局长)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