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发展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
2023年09月19日 15: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19日第2738期 作者:宋德勇 陈梁

  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物质之基和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这一要求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路径,为高效谋划推进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持续性工程,强调产业系统内部的协同联动和整个产业体系的融合互动,实现各产业的有序链接、高效畅通,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三次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凸显。

  产业体系现代化的标志 

  随着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飞跃,产业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第一次科技革命突破了农业社会,出现了工业文明;第二次科技革命强化了产业分工,形成三次产业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模糊了三次产业的边界,加速产业内重组融合和产业间延伸融合,出现产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产业内部有机联系、产业间功能互补的复杂生态体系,三产融合是产业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发展现代农业旨在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链,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的自生能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通过工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工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网络化发展,以新型工业化重塑全球价值链分工新优势,维护工业体系的安全畅通。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既是生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的迫切需要,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需求的必然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在于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构建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在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发挥新优势、开辟新路径、重塑新链条。

  当前,三产融合发展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的核心任务有两个:其一是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其二是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前者主要体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通过横向拓展农业产业功能,植入科技、文化等要素发展融合型智慧农业,拓展农业的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等非生产功能,为农民就业增收致富提供更多机会,厚植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将农业产业链纵向延伸至生产、加工、服务等环节,以升链增值提升农业体系自生能力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后者的关键表现即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延链至服务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而服务型制造主要通过定制化、精准化、高效化生产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完善三产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 

  新发展阶段,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增强产业体系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链安全保障产业关联畅通、赢得国际竞争战略主动性具有重大意义。

  培育三产融合发展的多元主体。当前产业融合发展的主体大多是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而中小企业一定程度上缺乏融合动力。在促进中小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中,要集中推动服务型制造与商业模式创新,顺应产业智能化、服务化、平台化发展趋势,激活中小企业参与融合发展能力。加快培育建设支撑产业融合的平台,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提供市场、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融合要素。发挥平台赋能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强化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支撑。以政府、企业、平台、高校和研究机构等主体为支撑,创新融合主体间的合作交流机制,打破融合主体间的要素资源流动壁垒,释放各类主体的融合发展潜力,打造有利于三产融合发展的“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生态体系。

  探索三产融合发展的互融模式。借助数字化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多产业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要素资源在产业间重组融合、延伸融合、交叉融合,以农业现代化的增值增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培育农业“三产通融”发展新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长度,探索“1+2”“1+3”“2+3”等多种通融模式,将现代农业打造成三产融合发展的“第六产业”。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原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服务产业链“四链共融”模式,提升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夯实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等智能制造模式。

  增强三产融合发展的协同联动。产业融合是一个重大裂变过程,数字技术的涌现和发展加速了产业体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进程。一方面,以数字化强化三产融合。借助新一代数字技术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的产业融合应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重塑和分工合作模式迭代创新。以产业数字化拉动传统产业升链,以数字产业化助力优势产业延链。持续拓展生产方式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度,以数字化推动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和产业链协同升级,实现三产协同联动和互补共赢。另一方面,以三产融合推动绿色化。健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和全产业链循环体系,通过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环节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聚焦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将绿色化低碳化理念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过程,推动产业体系全链条绿色转型。

  夯实三产融合发展的要素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离不开科技、金融、人力资源等高端要素的强大支撑。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与金融要素体系,形成“产业—科技—金融—人才”高效联动局面,以“四位一体”的良性循环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人才要素支撑上,锚定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引进和培育具有融合视野、跨学科、跨行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快建设海外人才飞地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在金融要素支撑上,提升现代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能,创新融合产业的金融工具,发挥金融要素对三产融合发展的强支撑作用,促进资金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四链融合”夯实现代化产业支撑体系。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的机制、路径和政策体系研究”(18ZDA050)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张培刚发展研究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