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23年06月07日 09: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6月7日总第2666期 作者:徐伟呈 赵彩云

  AI工业视觉识别品质检测系统正在对汽车用蜂窝陶瓷颗粒捕捉器产品进行质量检测。该系统识别检测准确率达99%以上,解决了常规人工检测方式易出错、效率低等问题。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数字经济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带来了机遇。

  需求牵引与供给优化 

  从需求牵引的视角出发,数字经济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作用机理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随着国内消费需求潜力的释放,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升级,一些传统行业的市场地位不断下降,而消费者对以数字产品和服务为代表的新消费需求逐渐显现并蓬勃发展,有助于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其次,数字经济可降低供需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催生消费者对于定制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有利于供给方提供更多互补性或替代性产品和服务,再通过产业间重组、交叉和渗透等形式融入其他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间的主体关联度,以产业间创新推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最后,在数字技术支撑下,推动以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为载体的数字内容产业链发展,并通过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从而优化产业集群结构,构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从供给优化的视角出发,数字经济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作用机理同样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结合,能拓宽现有生产应用场景,促进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发展,同时淡化不同产业间的产品边界,在供给端催生融合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次,在不同企业间搭建技术和要素共享平台,有利于调整盘活企业资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还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兼并重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交叉技术领域呈现融合复合式增长。最后,数字经济通过“焕新”效应,不仅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还有助于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加速形成未来产业集群,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新发展格局创造有利条件 

  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数字经济赋能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筑牢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深层基础。

  从需求视角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既可以拉动消费增长,实现消费转型升级,并推动新型消费和新兴产业间协同互促,深挖内需潜力;还可以规范国内消费市场,优化消费环境,改革新兴产业领域投融资机制,促进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投资稳定增长,引领新供给和塑造新市场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为数字经济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提供新的需求空间。

  从供给视角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助于打破生产要素流动壁垒,实现数据、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解决各地盲目竞争和同质化布局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产业领域发挥积极的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和技术效应,释放我国在产业链配套方面的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从而驱动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集群化发展。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发展又对关键核心技术提出更高需求,进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基础创新能力提升,加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多措并举助力产业发展 

  第一,发挥数字经济需求牵引和供给优化的先行作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背景下,一方面,应发挥数字经济在需求端的引领作用,推动数字经济由需求端向生产端拓展,不断延伸数字经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应用宽度和广度,推动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内外互联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还应加快供给端在要素配置结构、产业内结构和产业间结构等方面的优化,形成产业内外互联的高质量发展形态,从而建立供需相互促进的动态协同关系,共同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第二,推动数字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一是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布局,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二是加强数字技术应用,积极培育支柱性和先导性产业,促进产业技术变革,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三是注重深挖数据资源并提高其使用效率,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数字经济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四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完整内需体系所需的政策框架,打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间的多元投融资渠道。

  第三,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共享结合的数字技术体系。一方面,继续推进数字技术自主创新,加强数字前沿技术研发,实现技术融合创新突破,最大限度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明确数字技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主攻方向,构建长线创新模式,积极培育以“数字工匠”为代表的数字人才,形成数据、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持续赋能。此外,依托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合作,加快形成数字产业集群,成立数字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企业间的数字技术交流与合作机制,在推动数字技术共享的同时,持续释放创新动能。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