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借贷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2023年04月19日 10: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4月19日总第2634期 作者:朱新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更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截至2022年底,我国仍有5亿979万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8931元。农村兴则国家兴、农民富则国家强,如何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问题已多次被列入“中央一号”文件而备受党中央关注。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金融资源的匮乏会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掣肘,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提升。然而,绝大部分农户信贷具有贷款规模小、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抵押物不充分等固有弊端,导致传统模式下的普惠金融制度仍难以有效提升农户借贷资金的可获得性。随着大、智、云、移、物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如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优化普惠金融产品设计、拓宽农户融资渠道来提升农户借贷可获得性俨然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大数据背景下农户网络借贷的信任机制构建研究》一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帮助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农户借贷难”问题提出了诸多创新性观点,对如何有效促进我国农村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该书以对我国江西(中部)、浙江(东部)和广西(西部)三省(区)1696个农户的网络借贷总体情况、农户网络借贷渠道、农户网络借贷规模和频率、农户网络借贷用途、农户网络借贷期限、农户网络借贷的征信影响等实地调查为基础,以农户网络借贷的信任机制构建为目标,在利用社会资本理论、社会网络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及普惠金融理论,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面临的农户网络借贷信任危机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基于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深入探究社会资本影响农户网络借贷信任机制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农户网络借贷信任机制的切实保障措施。本书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户征信体系不完善、农户还款能力不稳定、农户贷款违约成本低以及网络借贷平台贷款风险、内控制度约束严格、贷款类型单一、信用等级评定不严密等,是导致我国农户网络借贷出现信任危机的重要原因,农户的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以及人脉关系,则会对农户的网络借贷产生重要影响。《大数据背景下农户网络借贷的信任机制构建研究》一书不仅基于大数据构建农户网络借贷的信任机制,为破解农户网络借贷难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尝试设计出大数据背景下的农户网络借贷信用评级指标,为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数字金融发展以解决农户借贷难问题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解决思路与决策参考。

  “三农”问题不仅一直是我国政府政务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如何有效解决“农户借贷难”既是一个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困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系统性难题。“农户借贷难”问题的解决不仅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同时更需要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机制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工具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切实提升普惠金融下的农户借贷能力。基于社会资本线上转化与涉农网络借贷平台监督与完善等视角,该书提出了强化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加强对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的监管、引导网络借贷平台进行自身风险管控,以及提高农村地区网络借贷的宣传普及力度等一系列针对破解“农户借贷难”问题的举措与思路。该书的付梓问世不仅充分显示了作者对如何解决“农户借贷难”问题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丰富和拓展了“农户借贷难”问题新的研究视角,有助于为进一步深耕我国制度优势、践行农富国强的中国道路探索新路径。

  (作者系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