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7日,“哲学教育与哲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吉林长春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哲学与哲学教育”“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哲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哲学教育与师资队伍建设”“《哲学通论》与新时代的哲学教育”五大主题展开研讨,就如何更好地推动哲学教育开展和哲学学科建设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洞见和思考。
推动哲学教育和强化哲学学科建设既是回应当代人类实践问题的现实诉求,也是建构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理论需求。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认为,哲学是建立在通晓思维历史和成就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哲学教育必须提升哲学思维的理论自觉。通过强化论文导读和论文写作训练、加强思想辨析的理论思维训练、提升“做哲学”的学术训练,可以实现对思考能力的有效训练。
辽宁大学哲学院院长叔贵峰提出,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哲学思维方式,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维度来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使哲学的视野高于现实,从而引领现实。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贺来提出,要培养哲学学生健全的理论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判断与自主学习,同时具备有说服力的表达能力和扎实的生活基础。
哲学通过教育的方式引导人们对人生进行系统的反思,因此哲学教育必须充分尊重人的个体性。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胡海波表示,在中国讨论哲学教育问题,需进行个性化探讨,找准“和什么人学,向什么人学,与什么人一起学”。哲学教育应考虑天性,重视教师的学识、修养和天分。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曲红梅看来,哲学教育需要培养和历练的德性之一是尊重差异,应构建一个美德共同体,传承集体品格与学习精神典范。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认为,哲学教育应符合哲学的本质,指导学生思考哲学经典问题,做好知识性教育与启发式思想交流。
教师、课程和教材建设作为哲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样需要新的思考。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蒋红雨提出,哲学教育应回应时代需求,改革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同时重视哲学研究者和学习者的自我教育,具备重置理论思维的勇气和坚持理论思维的决心。会议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本科生院联合主办。
(赵徐州 肖兴婷)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