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第十九届江苏高校外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南京财经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明互鉴与创新”主题,就外国文学与文化交流、跨文化翻译研究与传播等议题进行研讨。
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姚文韵认为,教育的对外开放、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离不开外语的支撑。外语人要深化专业知识并拥抱技术创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有效沟通与合作能力。要积极回应“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国家战略需求,不断深化对目标语言及其文化的理解和研究,在世界范围的多样化语境中推介中国文化。
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袁靖宇提出,外语是沟通的桥梁,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更是人们认识世界、理解多元文化的窗口。全球化进程加速了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外语界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适应新时代需求。加强学术和文化交流,重视国际交流与跨文化合作,提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高圣兵认为,传统的翻译研究过度依赖文本语言分析,忽视社会文化背景,限制了解释力。要进行多维度的综合翻译研究,结合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范式,融入历史时空、译者角色等视角,超越单一文本分析。关注文本在整个翻译过程及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并考虑副文本和互文性等因素。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