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协商民主关键渠道制度化建设
2024年11月28日 10: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1月28日第3024期 作者:明海英

  11月23日,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黄石市举行。会上,湖北省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人民政协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揭牌。

  拓宽民主参与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协界别经历了一系列演变,呈现党派界别高度稳定、团体与职业界别变化频繁和具体时期变化频率不一的演变特点。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建表示,这种演变源于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发展、政协和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共同要求。在演变进程中,人民政协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意志相统一、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宝贵经验。黄石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柯尊诚系统分析和总结了黄石市如何以“委员之能”服务“群众之需”的特色做法,提出要坚持以委员为主体、以服务为职能、以制度为规范,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创新。

  “要重视协商民主关键渠道的制度化建设。”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华表示,要加强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明确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基于共同的政治目标,就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民主形式。

  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创新性设计。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宋道雷认为,政治协商向基层拓展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和探索,有助于将民主价值理念转化为有效可行的具体制度安排。一方面,应与基层协商衔接,拓宽民主参与的多元渠道;另一方面,应对接基层社会治理,对于基层自治和协商难以解决的难题,可以通过政治协商推动决策与执行落地。

  培育协商文化

  协商文化具有平等参与、协商包容、民主和谐等特征。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科研室主任李鸿渊表示,新时代的协商文化机制包含价值理念的认同机制、制度建设的协商机制、文化载体的互动机制,这也是培育协商文化的重要路径。协商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协商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员许奕锋认为,要深入挖掘蕴含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协商议事思想和实践形式,结合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协商民主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更好地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不断构建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体系。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持续发挥优势。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郝宇青表示,无党派人士在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巩固统一战线、维护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复兴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郝诗楠认为,从具体机制上看,统一战线通过对民主的全面包容性、政权支持性、有效回应性与制度协同性的保障,超越了西式民主的“选举中心主义”,进一步提升了民主的“全过程性”,推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