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人民休戚与共。为深入探讨地理学在全球重大问题及世界区域国别地理研究中的新角色与新使命,11月23—24日,第二届世界地理大会在沪举行。与会学者以“地理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核心议题作了深入交流。
地理学迎来新发展机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地理学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并赋予其新的重大使命。会议提出,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层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核心学科,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中国地理学界需积极走出国门,通过深化世界区域国别地理研究,提升服务国家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效能。
天地之间,观天文以知时变,察地理以明物候。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表示,地理学以深邃的学术内涵与广博的研究视野,不仅成为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文明交流的桥梁,更是我们理解地球、保护环境、规划未来、管理资源的重要工具。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世界互联互通日益紧密,地理学的开放包容特性在发展与创新中显得尤为重要。地理学应成为解决全球问题、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
地理学在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认为,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重大倡议,为地理学应对全球性问题、凝聚广泛共识提供了宝贵机遇,赋予中国地理学界更大的责任与使命。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理学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也将通过高质量的国际合作,为世界现代化提供新理论和新思路。”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理事长、世界地理大会指导委员会主席郑必坚提出,地理学始终致力捕捉世界范围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独特风貌,致力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奥秘。如何深化地理学研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常论常新的大命题。在这个大命题之下,中国地理学要“赶上时代”,就需要以改革精神推动创新,用创新方式深化改革。
加强区域国别地理研究
实现新时代地理学的更好发展,持续深化世界区域国别地理研究,需要主动对接国家需求和重大战略,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研究,推动地理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融合。
区域国别学应与地理学深度对接,共同探索地域性、时空性的研究新路径。在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看来,加强世界区域国别地理研究,是中国地理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改革创新的关键路径。地理学应成为区域国别学的支撑学科,通过聚焦特定问题,关注学科知识和思想形态的地域适应性、时空关联性,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创琳认为,地理学应发挥在区域性或差异性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选择优先推进的区域共同体建设项目,以及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全球性关键地区和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通过综合考量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要素,化“不确定性”为“必然性”,进一步彰显地理学学科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部主任、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杜德斌表示,中国地理学者应树立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以全球为研究区域,加强世界区域国别地理研究,深入探索各个国家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奥秘。中国地理学应服务全球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成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路先锋”。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地理学人既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地理学应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加强对全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与探索。
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同主办。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