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历史观视野把握新质生产力
2024年11月20日 10:5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1月20日第3018期 作者:明海英

  11月10日,首届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学术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与会学者深入研讨中部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从依赖物质资源转向数据驱动,实现了生产要素的质变。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超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驱动,而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能够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培育土壤、创造条件、提供动力。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代松表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背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是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主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时代基础,要运用历史的长镜头,站在宏大的历史长河中,以大历史观把握新质生产力。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易显飞表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应力求在经济效益、生态平衡、社会福祉、人文文化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中部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优势、产业技术基础和内需市场潜力,在国家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承哲结合河南省情况提出,第一,要答好“改革答卷”,增添发展新动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聚焦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障碍、高效能治理的突出矛盾、高品质生活的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创新,抓好政策落地,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第二,要答好“需求答卷”,拓展发展新空间。要充分利用河南消费市场空间大、有效投资需求大、新型城镇化潜力大等优势,在扩需求、稳增长上下更大功夫,打通经济内循环堵点,推动形成投资、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第三,要答好“创新答卷”,激发转型新活力。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动力转换,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第四,要答好“开放答卷”,打造内陆开放新标杆。要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河南从中原腹地转变为对外开放新前沿,成为参与“主场经济全球化”的新标杆。把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胜势,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RCEP实施机遇,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圈。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