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为何风靡全球?
2024年09月06日 09:5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9月6日第2972期 作者:本报记者 李永杰 实习记者 张牧仁

  近日,首款国产3A游戏作品《黑神话:悟空》在全球掀起了现象级热潮,不仅引爆了游戏市场,还成功出圈,引发了外国玩家和网友对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中国神话传说的强烈兴趣和向往。多位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黑神话:悟空》在全球的爆火不仅是中国游戏行业的荣耀,更是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成功典范。

  中国神话惊艳世界

  8月20日游戏正式上线时,吸引了超过100万玩家同时在线,短短数日后在线人数便飙升至300万,刷新了游戏平台Steam的历史在线人数纪录。据官方账号信息显示,截至北京时间8月23日晚9点,游戏销量已突破1000万套。按官方定价计算,销售额已突破25亿元。同时,众多国内外权威数据分析机构预测,游戏首月销量有望达到2000万套,全年销量则可能在3000万至4000万套之间。在销量猛增的同时,《黑神话:悟空》也收获了极高的口碑,Steam平台上的好评率高达96%,实现了口碑与销量的双赢。

  《黑神话:悟空》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骄人成绩。海外地区的销售占比达到了20%,销量超过200万套。早在一年前的德国科隆国际游戏展上,该游戏就荣获了最佳视觉效果奖,赢得了国际游戏媒体和游戏公司的广泛赞誉。今年8月20日正式上线后,海外主播的试玩评价更是居高不下。Twitch平台的知名主播Shroud在直播中称赞:“《黑神话:悟空》令人惊叹,这款游戏堪称艺术品级别的享受。”众多国际知名游戏主播也表示,《黑神话:悟空》极有可能赢得年度游戏奖项。

  由于代表着投入了大量成本(A lot of money)、大量时间(A lot of time)和大量资源(A lot of resources),3A游戏从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市场影响力等多项指标来看,被视作全球游戏产业中的黄金标杆。《黑神话:悟空》之所以能在国内引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首先是因为它成功跻身长期被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所垄断的游戏产业上游,使中国游戏迈入了国际公认的顶尖行列。

  中华文化引人入胜

  《黑神话:悟空》作为一款游戏产品,在国外引发中国文化热潮,其背后蕴含着深层次原因。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红玉看来,《黑神话:悟空》之所以备受瞩目,不仅在于其卓越的游戏品质,还在于社会、经济、科技、商业、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该游戏选材独特,在国产游戏题材中独树一帜,其新颖性远胜于市场上充斥的武侠、科幻、魔幻、恋爱等传统题材。加之游戏画面精致、剧情引人入胜,以及悟空等角色技能动作的酷炫表现,令人叹为观止。

  陈红玉认为,《黑神话:悟空》深度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情怀,既满足了玩家对于文化认同的心理需求,也迎合了全球对中华文化的好奇与向往。《西游记》与孙悟空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其创新的表现形式为玩家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这种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对海外玩家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伴随《黑神话:悟空》的火爆,游戏中的一段融合三弦弹奏与陕北说书的音乐亦广受好评。作为一项逐渐式微的传统地方艺术,陕北说书通过与《黑神话:悟空》的合作重新焕发光彩,其激昂粗犷、富于变化的风格被更多人所认识和喜爱,甚至赢得了不谙中文的外国玩家的青睐。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宗祖盼认为,《黑神话:悟空》成功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开辟了“文化出海”的新路径。将西游题材以3A游戏的形式呈现,尚属首次。游戏中的东方美学和丰富的中国神话故事,不仅满足了国内玩家的文化情怀,也激发了全球玩家对中国文化的自发探索与了解,提供了与传统欧美和日本游戏风格截然不同的“中国风”体验。《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与其深厚且独特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

  中国故事亟待挖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黑神话:悟空》之所以大获成功,在于它呈现的现代潮流元素源自中国经典文化。宗祖盼表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厚植文化经典,坚定文化自信。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然蕴含隽永的美、永恒的情和浩荡的气。从“86版”电视剧《西游记》开始,关于西游题材的文化创作在各个领域均取得辉煌成就,甚至成为引领行业的标杆。在中华文化宝库中,此类资源丰富无比,亟待有心人去发掘。陈红玉同样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巨大的生命力。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应从中华文化的丰厚资源中寻找创作灵感,让中国故事讲述得更加生动,实现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

  当然,《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不仅仅因为它取材于《西游记》的故事蓝本,还要归功于它相比以往游戏作品所达到的更高质量。陈红玉表示,文化产品的内容深耕是基础,是核心。在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上,在激烈的世界文化市场竞争中,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绝非空洞的口号。内容粗糙、千篇一律的文化产品注定无法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必将迅速在大众消费市场中被淘汰。我们必须依靠实实在在的文化产品作为载体,依托实实在在的文化产品市场份额作为支撑。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