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案拓展国际发展合作路径
2024年06月27日 10: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6月27日第2921期 作者:刘越

  6月18日,“重新构想国际发展:叙事、治理与实践”学术对话在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举行。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当前国际发展合作的进展、成就与理论创新,探讨了未来合作的可能路径。

  与国际发展合作同频共振

  新时代以来,中国将自身发展经验和南南合作理念与实践注入国际发展合作中,探索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国际发展合作观与合作模式。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徐秀丽表示,世界呼唤国际发展领域叙事和治理创新,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汇聚世界各地学者和实践者的智慧,在新一轮国际发展知识创新浪潮中提升“全球南方”在主动塑造国际发展研究议程上的能力。

  2014年,中国提出“东亚减贫合作倡议”。围绕该项目,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三国积极开展合作,借鉴中国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采取措施,显著改善了三国相关项目村的民生环境,有力促进了国际减贫知识交流,深化了中柬、中挝、中缅友谊。在总结该项目合作经验时,中国国际减贫中心副主任李昕表示,通过与三国专家、官员建立起联合管理团队,更加强调突出发展的本土性和自主性,从而形成更为协调的发展计划与目标共识。

  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也贯穿于中非合作之中。“小技术大丰收”“小豆子大营养”是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团队在坦桑尼亚开展的两项乡村发展与扶贫减贫项目。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徐进表示,我们需要向非洲人民传授农业知识、发展经验,更重要的是充分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和目的,形成真正的发展合作,构建新的互动发展模式。

  南南合作是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基本定位。亚投行银行秘书局助理秘书长田华强调,在创新全球治理领域,亚投行的成立本身就彰显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为寻求开展更为紧密的南南合作进行的努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郑宇表示,一方面,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将自身发展经验国际化,将国内发展取得的丰富经验逐渐升华为知识和理论体系,在国际社会进行分享传播;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方式在逐渐发生转变,从发展援助到更为强调发展合作,这一实践也日益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接受。

  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在分享如何看待新型南南合作时,印度尼西亚詹德拉尔索迪曼大学副教授阿古斯·哈扬托表示,中国已经成长为经济大国,印尼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国家,需要向中国学习,两国都来自“全球南方”,需要通过深化南南合作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越来越多来自“全球南方”国家的国际发展合作伙伴希望以更为自主、平等的方式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对话,这与中国主张的平等互利的国际发展合作模式不谋而合。斯里兰卡韦莱萨大学教授库玛拉表示,在斯里兰卡,人们关注如何选择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式,更关注如何选择属于本土的发展模式,人们对于发展的独立性、主体性诉求都在不断增加。坦桑尼亚苏科因农业大学讲师朱迪斯·卡汉巴表示,新发展产生了新的叙事,发展的含义在今天也有了多重解读,来自中国的帮助,使他们有了更多基础设施、跨国贸易。在实践中,合作方只有走向现实,真正了解一国的发展现状、生存环境,才能真正参与其中。

  中国坚定不移践行多边主义,彰显出持续推进国际发展合作的信心和力量,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阚薇澜表示,中国是联合国和多边体系的重要支持者,通过分享宝贵的国内发展经验,开展南南合作等,中国可以在一系列全球共同议题上作出贡献,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保持密切合作,通过提供多边平台、国际最佳实践和标准,助力中国在国际发展合作及发展融资领域的工作。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副主任姚帅表示,从全球层面来看,需要持续发挥大国作用,而中国的优势足够突出,中国有丰富的经验、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挖掘这些领域,将有力彰显中国理念与中国方案的价值。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