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丰富意蕴
2024年06月27日 10: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6月27日第2921期 作者:段丹洁

  6月21日,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暨首届“第二个结合”学术论坛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扎实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哲学意蕴、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等议题展开研讨。

  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

  文化主体性是新时代文化意义上的自我认知和坚定表达。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认为,要从文化建构逻辑的主体性、文化内核的主体性、文化建设方法的主体性、文化表达的主体性等多重维度来审视和分析,从而深刻把握文化主体性内涵的辩证逻辑。坚持党性和人民的辩证统一,在文化建设领域坚持党的领导,是新形势下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刚表示,“第二个结合”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其理论贡献的重要视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立场,贯穿着“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法论主线,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瑶琪表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推进“第二个结合”的过程中,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聚焦阐释中医药文化的理论内涵与发展之道,进一步彰显和发挥中医药文化的时代价值,更好地为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贡献力量。

  探索面向未来的文化创新

  谈及如何以“第二个结合”夯实文化自信根基。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淑敏认为,“第二个结合”的提出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有了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回应人类的永恒主题与当代关切,丰富和筑牢人类的精神家园。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立足民族实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领域的实践转化。”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付科表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意蕴,主要体现在思想根基上魂脉与根脉的辩证统一,实践原则上民族与世界的辩证统一,价值旨归上民族与世界的辩证统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袁和静表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创造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和智慧结晶。中华文明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全球观、社会观和道德观有着高度的思想契合。探索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对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筑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底蕴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增岽提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可以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根本遵循,是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总体指导思想。

  会议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承办。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