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实现国际传播领域“全球共通”
2024年06月21日 09: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6月21日第2917期 作者:记者段丹洁

  本报讯 (记者段丹洁)6月16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主办的“全球共通: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院长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

  与会学者深入分析国际传播秩序的现状与问题,为建构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建议。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表示,全球文明秩序正在变革,新闻传播学学科应更加主动地对接国家战略,以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兴东表示,当前中国国际传播的瓶颈不仅在于叙事和信息传播,还是整个知识与实践体系的深层问题,亟待结构性和体系性的变革。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院院长熊澄宇认为,建构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应遵循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将局部与整体相联系,以信息的完整性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在反馈与调解中实现从业态到生态、学科建构到社会建构、文化到文明的发展目标。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教授洪浚浩认为,国际传播作为国际政治的关键表现形式,其内涵可从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实力、能力及其产生的全球影响力等多个维度来界定。

  学者们一致认为,在当代国际传播的新格局下,应将内宣与外宣作为整体来考虑,通过协调一致的宣传策略,提高国际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国际传播不仅是技巧性的更是思维性的,应加强跨学科国际传播教育,使其成为新闻传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从学理角度阐述了人的认知有限性与传播偏向,提出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依赖内化于个体的意识形态框架。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着认知争夺的现象,要从知识、价值、规则维度改变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认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认为,新时代中国的国际传播需要突破西方旧有路径和格局,搭建跨文化共情、促成多维语境下的彼此理解,营造中外文明互鉴的“第三文化”。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孙凌云表示,AI大模型通过提炼和挖掘不同媒介数据,形成了大知识空间,极大便利了知识的获取与使用,为智力供给、人机协作下的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吴飞表示,中华文化以其多元一体的特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当今世界文化多元,但尚未实现真正的一体,应在全球化背景下建构和创新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张昆呼吁,学界注重科学精神和实践意识,推动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将当代语境、全球视野、实践意识和学术思维结合起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