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视角下的东南亚和平与未来
2024年06月18日 11: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6月18日第2914期 作者:本报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康淆茜

  6月14日,“东南亚的和平与未来”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大国博弈、地区战略竞争与合作、东南亚华人华侨的“中国性”等视角,分析研讨东南亚地区的复杂局势以及未来前景。

  大国博弈下的东南亚

  近年来,东南亚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中心地带。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表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走向,受到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尤其是美国等重要域外国家的影响。考虑到当前地缘政治局势,东盟是中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里最有价值的外交领域,需要密切关注与考量中国周边域外国家的动向。中国在处理与东盟的关系时,郑永年建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挖掘合作的潜力,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入手促进区域的和平与繁荣。

  与东南亚国家保持友好稳定的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重要课题。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方银看来,中国在东南亚的外交战略需要更大的格局、耐心和技巧性选择,应通过稳定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确定性,从小处着手,逐步建立信任。中国应积极展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态度,通过超出预期的开放力度来打消国际社会的顾虑。

  当前,东南亚已成为中美竞争的关键舞台,美国通过不断加强地区盟友关系和构建多层次安全网络,试图削弱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卢光盛认为,在安全领域,美国通过强化“五眼联盟”、四方安全对话(QUAD)等多边机制以及推动双边军事联盟等举措,不仅加剧了地区的安全风险,也对中国与东盟的安全互信构成威胁。此外,美国还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渗透,如通过“美湄伙伴关系行动计划”等加强在东南亚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与影响力。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张锋表示,安全局势恶化、美国“小多边”构建以及东盟内部不同程度的分裂,使得东盟“中心地位”受到多重挑战,甚至丧失了对地区战略态势的控制力。东盟的“内部团结性”是其在未来能否有效应对地区局势变化的关键。

  聚焦南海和平与安全

  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问题是本次会议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鞠海龙认为,中国在南海地区正面临三大现实挑战:地缘政治结构变迁、国际话语挑战以及多海联动问题。美国的亚太战略和南海政策是中国南海地缘政治的核心点与中轴线,其变化直接影响着周边国家的态度和行为。西方媒体在塑造南海叙事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应更加积极地发声,讲好自己的故事,并在安全关系上避免被动,构建更为有效的地区安全治理体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魏玲认为,南海问题的解决要通过体系性的解决方案,将其放到中国总体周边战略环境的构建当中去化解。推进全球地区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对中国来讲是一个重要机遇,其中的体系能力和体系建设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中国需要有战略信心和战略耐心。

  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主办。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