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新形态中孕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06月17日 10: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6月17日第2913期 作者:记者查建国 陈炼

  本报讯 (记者查建国 陈炼)6月14日,“新质生产力与人类劳动新形态”第21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海论坛暨第三届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劳动·生活·城市”研讨会在沪召开。

  与会专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关于生产力思想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陆敏提出,今天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结合的紧密程度是史无前例的,亟须围绕数字劳动以及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研究,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顾红亮表示,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要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与人类劳动新形态展开研究,在理论阐释中取得新进展。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国豫认为,还需做好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前沿问题的结合。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对人类劳动形态和劳动内涵产生了重要影响,要结合好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前沿来展开相关研究。在上海财经大学首批资深教授鲁品越看来,任何生产力的质变都属于科学技术的质变,研究好各种自然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创造出新质生产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永章认为,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劳动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劳动从物化走向数字化,数字劳动成为新型的劳动形态。因此,要优化组合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要素,实现数字化技术赋能,在劳动新形态中孕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会议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主办。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