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研究助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
“三线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三线建设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2024年05月27日 10: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5月27日第2899期 作者:记者陆航

  本报讯 (记者陆航)三线建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和宝贵遗产。5月22—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主办的“三线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三线建设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重庆涪陵召开。

  与会专家学者置身三线建设重点工程816厂旧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展开对三线建设理论与实践、工业遗产保护和价值开发、三线建设与城市化、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三线精神等方面的研究与交流,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重要学术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会长武力表示,深化三线建设研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精神,推动新中国史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共同以三线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让历史照进现实,用理论引领实践,用精神赓续文脉,不断深入推动三线建设伟大历程、光辉成就、宝贵经验的研究阐释,不断发掘三线建设对推动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价值,目的就是让三线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激发更强大的精神伟力。

  重庆市涪陵区区委书记王志杰表示,西部地区是我国的战略大后方。涪陵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持续从三线文化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立足“六个好”发展基础和“六个大区”特色优势,努力发挥“四个作用”,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高地、产业科创高地为引领的“三高地三示范区”,全力打造现代化渝东新城主引擎和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增长极,努力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展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核工业集团原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寿君表示,中国核学会将立足全国大力发展核科技事业的良好契机,在促进核科学技术繁荣发展、开展核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开拓核科学技术国际交流、推动核科学技术人才成长、建设核科技工作者之家等方面,持续进行探索与创新,全力服务于核科技事业。

  当前,重庆正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重庆市发改委原副主任马述林提出,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继承和发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三线建设开局时擘画的蓝图,是优化我国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空间体系的关键举措,有利于尽快形成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有利于形成中国强大的战略后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表示,今年5月是党中央作出集中力量进行三线建设重大决策60周年,10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自1964年启动到1983年收尾的三线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它书写了灿烂辉煌的篇章,也树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们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和《爱国主义教育法》,进一步加强三线建设史研究,为总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服务,为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服务,为传承党的精神谱系服务,为保护和利用当代中国工业遗产服务,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革命家和老一代建设者们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深入研究三线建设史,对于新形势下开展新型三线建设,助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向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中国史工作者的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