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并邀请学校院士团队参与授课,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政课的特色与优势之一。在思政课的“主战场”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致力于探索“大思政课”建设发展之路。近3年来,在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学院有8名教师获特等奖,10名教师获一等奖,获奖人数和等次稳居北京高校首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入选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课程教案入选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教改课题22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3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
筑牢信仰之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学科背景和业务专长各不相同,如何解答好学生基于理论与实践探索产生的各种疑惑?在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义良的交流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赵义良说,学院的教师队伍以“80后”“90后”为主,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在人才引进方面,学科背景只是考察的一个方面,最根本的选人标准是信仰坚定。对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学院会根据其学科背景进行引导和培养,发挥教师自身优势,努力让每一堂思政课都讲出“情”与“味”。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高宁看来,只有为学生做好解疑释惑,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中,实现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不仅是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高燃故事,更应该生动体现为思政课教师在创造性工作中的切身实践。对此,高宁说:“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这样思政课教学与实践才能促进教师积极发挥行为世范的作用。
实现教学相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付丽莎曾连续3年8次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航天精神”,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从最初富有爱心的“知心姐姐”到业务精湛的思政课教师的成熟蜕变,她的秘诀是,走上思政讲台,坚守思政课堂。
大思政课堂既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实践舞台,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必须用心耕耘的“责任田”。赵义良告诉记者,学院一直鼓励青年教师走上思政讲台,通过思政课堂的实践锻炼,得以更快、更扎实地成长。
赵义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明,思政课堂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沃土。他说:“我做的一些研究课题,起初都来自思政课堂上学生们的问题。在给学生做解答后,这些问题同样引发我的进一步思考,最终转化成了研究成果。”他由衷地希望青年教师能从思政课堂的实践中实现提升、获得成长。近3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6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项,教育部课题5项。学院教师在中央“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25篇,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相长,正是教育成效的检验方式之一。
贴近学生生活
坚持思政课程与学生思政工作相融合,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主要方面。高宁说,要贴近学生,让他们有亲近感,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思政课不仅要教授马克思主义思想,还要让他们理解思想背后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付丽莎给记者讲述了一个令她记忆深刻的故事:在2023年的一堂“大师课”上,90岁高龄的戚发轫院士向同学们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他最后向同学们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那个时候很艰苦,要面对很多困难,但是我觉得你们现在更难,要面对更多的诱惑”。戚发轫院士的话,让同学们感触良多。对此,付丽莎表示:“听到这段话后,我也深受启发,思政课不是说教,而是要解决问题,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力参与北京市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将“实践性”核心内涵贯穿思政课、专业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要求思政课教师担任学生党建辅导员、本科生专属导师,进驻“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一对一”交流。思政课教师驻楼制度,更是入选了教育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优秀案例。据学院青年教师刘浩然介绍,一年多来,他已在学生社区开展“一对一”交流达上百人次。
思政课的实效体现在哪里?对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来说,就是树立好北航人“空天报国”的精神坐标。学校每年有众多毕业生主动选择投身国防事业,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高宁说,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思想的深度就是要让信仰更加坚定。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