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明海英)12月9日,由中国索引学会指导,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中国索引学会数字人文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数字人文年会在武汉举行。年会以“数实共生:预见数字人文未来图景”为主题,以数字化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活新生为中心,展望数字人文发展的新主题、新方法和新趋势。
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不仅重塑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深刻地影响着人文学科的研究路径、研究方法乃至学科边界。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叶中表示,如何在保持人文传统的同时又不断突破自身,适应时代的发展洪流?如何在传承文化遗产的同时又借助数智技术甚至元宇宙平台,使其焕发新的数字生命力?这些都是需要思考和解答的问题。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陈传夫表示,数字人文正通过改变文化知识的生产、组织、呈现、传递和创新方式,推动社会形态演变。数字人文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不仅能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更深刻的思考和更丰富的想象,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而且能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索引学会理事长王全春表示,数字人文研究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将前沿技术与人文学术有机结合,赋能文化遗产叙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数字人文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马费成表示,数字人文对信息资源管理技术、方法和工具的独特需求,扩大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研究疆域,为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场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利用其在信息组织、存储、检索、利用与服务等方面的专长为数字人文赋能赋智,解决数字人文研究中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数据信息资源的处理与利用问题。美国肯特州立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曾蕾表示,应使用一次生产可被多次使用的高效数据处理方法,以支持数字人文发展。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特聘研究员、交互技术与体验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树武建议,构建数字文化经济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价值交易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底座;加强基于物理、信息、智能生命体三元融合文化场景驱动的文化科技创新,抢占数字文明时代文化发展定义权;注重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文化弘扬与文化发展并重,创新中国现代新文化;建立智能技术引领的文化科技发展体系,加强科技引领和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建设,实现文化科技与工业及信息科技的同步发展。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