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美国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研究员内斯特·马斯莱(Nestor Maslej)近日于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官网发文,探讨了公众在人工智能叙事方面发生的转变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在2022年至2023年初,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技术可以做什么”的问题上。例如,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发布的GPT-4因其在各种考试中展现出的多模式能力以及类似人类水平的表现而备受赞誉。自那时起,有关人工智能的讨论基调开始发生变化。公众对于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的兴趣减少,转而讨论社会应该如何予以应对。如果说2023年是人工智能进入公众意识的一年,那么2024年就是人们做出回应的一年。
马斯莱表示,企业已经注意到了这一变化。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的私人投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最近发布的一项调查,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已跃升至近70%。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一种观点主导了有关人工智能的讨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合理?我们目前是否处于人工智能的炒作周期?以上叙事都表明,企业越来越不关心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而更想了解人工智能如何与业务进行互动。
同样,公众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了解和担忧人工智能。全球市场调研公司益普索(Ipsos)的一项调查显示,与2022年相比,2023年全球各地的人们对人工智能感到更加焦虑。政策制定者针对这些担忧做出了回应,并加强了相关立法力度。2023年,美国监管机构通过了多项新的人工智能法规,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也于2024年8月1日正式生效。
当然,围绕人工智能不断变化的叙事并不意味着最近没有任何新技术发布。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许多主要的人工智能开发商,如Meta、OpenAI、Anthropic和Mistral,都推出了新的基础模型。然而,这些消息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吸引公众。这种兴趣的相对缺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新一波大型语言模型带来的技术进步微乎其微,导致一些人质疑人工智能持续进步的可能性。这种话语的变化也反映了公众对人工智能认识的改变。人们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存在及其潜在的影响,取决于整体社会如何决定与这项技术互动。这与其说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社会问题。
马斯莱认为,人们应该积极应对有关人工智能叙事的调整。人工智能的崛起与社交媒体之间存在天然的相似之处,后者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技术。可以说,政策制定者花了十年时间才开始认真应对社交媒体的到来,并解决其带来的青少年焦虑情绪上升等社会问题。人们对人工智能讨论的变化要快得多,维持这种讨论将是获得人类想要的人工智能系统的关键,即促进人类的繁荣。
(王俊美/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