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促进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发展
2024年09月11日 09: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9月11日第2975期 作者:[尼日利亚]迈克尔·埃祖仑(Michael Ehizuelen)/文 王俊美/译

  9月4—6日在中国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协商一致通过《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充分肯定中非领导人在各种国际场合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理念倡议,高度评价2021年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提出的“九项工程”、《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各项后续行动落实取得丰硕成果。这些理念和倡议与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议程目标相一致。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实现各国互利共赢。

  助力落实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

  尼日利亚和其他非洲国家从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中获益匪浅。为此,尼日利亚政府成立了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国家行动委员会(NAC),其目标是到2035年使尼日利亚的出口收入翻一番,占到非洲出口的10%。NAC为此制定了支柱战略,其中包括改善贸易便利化、使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本土化、建设基础设施、加强金融机构建设、弥合贸易信息差距、改善非洲大陆劳动力流动等,该战略与非洲联盟的框架相一致。尼日利亚人口超过2亿,拥有丰富的工业原料和饲料作物、蓬勃发展的电信和数字经济以及不断发展的娱乐行业,有助于推动尼日利亚实现以上目标。

  几十年来,中国因其贸易和竞争优势,生产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并正在以革命性的方式加快现代化建设。中国拥有包括人才在内的诸多资源,可以为尼日利亚实现有关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的目标提供帮助。此外,中国愿意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尼日利亚探索替代发展模式。

  尼日利亚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的多样化,有助于促进尼日利亚的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减贫进程。如果尼日利亚与中国等主要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并通过谈判达成互利协议,从而提高其在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下的竞争力,那么尼日利亚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与中国的合作将促进其与潜在投资者和全球零售商的合作共赢,从而促进尼日利亚与中国、国际组织等开展三方合作。其中包括聚焦制造业,帮助尼日利亚认清自身比较优势,落实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目标,制定自身发展战略等。目前,中国制造企业通过三方合作支持非洲制造业的发展,例如埃塞俄比亚的华坚集团于2012年开业,并快速实现盈利。

  向价值链上游移动

  除此之外,向价值链上游移动并不局限于制造业,尼日利亚还可以通过生产高价值的农产品提高农业生产力。埃塞俄比亚扩大了皮革和园艺产品出口,而一些非洲国家则通过蔬菜和饮料实现了出口多样化。提升农业价值链并实现出口多样化,可以提高尼日利亚的生产力以及经济韧性。与中国合作也有助于提升尼日利亚价值链,推动其更好地落实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与尼日利亚合作可以通过生产附加值产品,以及提高科研和知识管理水平解决其国内供给侧制约,从而提高尼日利亚产品和服务质量。这有助于尼日利亚实现对中国和其他全球市场的出口多样化。此外,由于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旨在促进非洲内部贸易和经济一体化,尼日利亚也可以使自身生产能力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并改善基础设施网络,以更快的速度将新鲜农产品运送到该国各个地区乃至整个非洲大陆。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侧重于非洲内部贸易,但也会间接影响中非之间的贸易。未来,由于基础设施的改善、贸易壁垒的降低以及非洲内部法规的统一,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可能会对中国的投资和贸易伙伴更具吸引力。考虑到中国在基础设施、制造业和创意产业方面的优势,贸易活动的增加会令双方受益。中非双方领导人在经济领域进行积极接触,这使得一些非洲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中国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直接投资对非洲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非洲国家看到了中国政府的政策如何缓解失业、解决贫困问题。尼日利亚与中国的合作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帮助将其发展目标与快速、可持续和有利于贫困人口的经济增长联系起来。此举可以为尼日利亚经济注入更多能量进而改善区域贸易一体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以工业发展为重点培育了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对非洲发展项目的投资,使非洲国家的工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也让中国成为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许多非洲国家的首选合作伙伴。正因如此,中国在非洲大陆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中国和非洲都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受害者和反对者,中国曾坚定支持非洲国家反殖民主义、反帝国主义斗争,为非洲的独立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由此可见,中国十分重视与非洲各国的关系。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尼日利亚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