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
2024年07月02日 09: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7月2日第2924期 作者:姚晓丹/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瑞典隆德大学官方网站近日发文表示,在过去数十年中,人们非常重视通过外部解决方案来应对社会危机,但为了实现真正的转变,还需要解决根本问题,那就是修复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已经受损的关系。

  文章提出,人类当前面临的可持续性危机本质上是存在性危机,危机引发了对生命的意义以及人的个体和集体身份的质疑。考虑到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群之中,人们必须留出足够空间,以便更深入地思考彼此间的关系和人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色。为此,以该校社会科学学院、医学院、美术与表演艺术学院以及人文与神学联合学院和瑞典农业科学大学的合作为基础,隆德大学提出了新的“生存韧性合作倡议”(Existential Resilience Collaboration Initiative),探讨沉思、美学和同理心在应对当前各种社会危机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三者来建构和加强内在韧性。

  该倡议协调员、隆德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克里斯汀·瓦姆斯勒(Christine Wamsler)认为,人类当前面临的危机源于现代社会中人们将许多事物分割开来的做法。人们在这种语境下假设人的思维和感受、情绪是相互分隔的;人与人之间是各自独立的,一部分人比其他人更加优越;同时,人类是独立于自然界其他生物存在的,并且比其他生物更优越。可持续性危机既反映了人类内部的危机,也反映了可持续性问题本身内外维度之间的复杂交互影响。在日常生活中,这种问题表现为人们在不断地消耗和压榨自己、他人乃至地球。

  过去,人们在努力建设一个更美好、更可持续的世界时,往往更看重外部因素和外部解决方案,近年来开始更加重视内在因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等机构都提出,为了改变发展方式,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需要实现内部的变革。人们需依靠内在能力来支持推进并改变外部环境,相关能力包括自我反思、换位思考、同理心等。

  隆德大学人文与神学联合学院艺术与文化科学系教授马克斯·利耶福斯(Max Liljefors)表示,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与人们的想法、感受以及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间存在直接联系。压力过大是瑞典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因与压力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影响工作生活者的数量持续上升,特别是在医疗保健和教育领域。因此,需要帮助人们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在教育、职业发展和实践方面遇到的问题。当绝望和无力感与工作上的压力结合在一起时,人们就可能感到倦怠、无法工作,甚至放弃从事的职业。如果因此类问题影响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将会给社会带来福利成本增加等不利影响。在他看来,人们需要特别关注关系密集型职业,如医疗保健行业。而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则可以在增强自身能力、强化其作为专业人员的自身韧性的同时,帮助他人认识到沉思、艺术、自然与人类之间的联系。

  隆德大学比吉特·劳辛医学人文中心主任马丁·伽尔维茨(Martin Garwicz)认为,目前的情况还比较乐观,但人们需要勇敢地提出问题,不仅要解决社会上、工作场所中乃至个人与集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症候,也要尝试应对这些问题和异常背后潜藏的内在危机。人们不应低估沉思、美学和同理心的价值及影响力,因为它们能够在激发人类潜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瓦姆斯勒强调,人们必须更好地认识到,我们在这个星球上是相互联系的存在,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人类和自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如果能够创造安全的空间和关系,让人们可以探索和体察自己的内心以及共有的人性和相互依存关系,人们就可以找到意义和希望并开始采取行动。这种范式上的转变也是许多人所期待的。她表示,平衡媒体在谈到人类的潜力时所呈现的整体上的负面基调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强调,人类自身拥有的丰富资源可以滋养和支持更可持续的生活所需的变革,人们也需要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合作,创造协同效应,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探索并融合沉思、艺术和基于自然的方法来保障个人、集体和地球的福祉。

  (姚晓丹/编译)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