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在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举办3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塞尔维亚不但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之一,也是重要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近年来,中塞双方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入共同利益领域的务实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贸易投资、民生改善、人文交流等方面硕果累累,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近日,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伊沃娜·拉杰瓦茨(Ivona Ladjevac)和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地区研究中心主任卡塔琳娜·扎基奇(Katarina Zakic)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梳理了相关重要数据和案例,总结了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成功经验。两位塞尔维亚学者热烈祝贺中国成功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看好新时代中塞合作和关系发展的前景,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美好未来喝彩。
中塞“一带一路”合作成效显著
拉杰瓦茨认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发展动力不足,难民问题更是给欧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设立丝路基金,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多边会议,为各国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希望、活力和思路。与“零和思维”不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继承和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而丝路精神赋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升级所需要的适应力和灵活性。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建国家为建立更加牢固的纽带,实现经济、科技、环保、卫生健康等领域的创新,努力打造积极氛围和良好环境。
拉杰瓦茨谈到,假设在2013年进行一次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规模与期限的民意调查,大部分人可能会把它当成一个短期地方性项目看待。然而,历史多次向世界证明,由中国发起的每一项倡议都会持续不断地向前推进。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经同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从这组数据人们不难看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共同价值,因此才能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推广。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开展“一带一路”合作,中国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从不谋取任何政治私利。拉杰瓦茨表示,与此同时,不应忽视中塞友好关系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给予的推动力。多年来,中塞两国不断深化发展双边关系。2009年,中国与塞尔维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6年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7年1月15日,塞尔维亚与中国对持普通护照人员入境实行互免签证的协定正式生效,塞尔维亚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对中国免签的欧洲国家。中国企业在塞尔维亚的钢铁和采矿业投入巨资,仅在两座城市就保障了一万多个工作岗位。此外,中国在新冠疫情期间为塞尔维亚提供了医疗用品和疫苗,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在当地停留了2个月,与当地医护人员并肩抗击疫情。如今,塞尔维亚已经成为中国的“铁杆朋友”。
十年来,中塞“一带一路”合作项目遍地开花,成效显著。拉杰瓦茨表示,在“一带一路”框架内,中塞基建项目大放异彩。例如,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中国工人修建的“中国桥”——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建设了科斯托拉茨火电站,这是塞尔维亚主要的发电厂之一。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塞尔维亚的E763高速公路。
拉杰瓦茨还说,谈到整体提升塞尔维亚、西巴尔干地区乃至整个欧洲互联互通水平的工程,就不能不提匈塞铁路项目。匈塞铁路北起布达佩斯,南至贝尔格莱德,全长350千米,是连接欧洲大陆南部、北部和西北部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升级改造前,匈塞铁路的平均运营速度约为40千米/小时,重建后的设计速度和运营速度均为200千米/小时。匈塞铁路的时速虽然比不上中国的高铁,但极大改善了周边居民出行和货物运输状况。匈塞铁路还能降低中东欧国家的运输成本,由于铁路运输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匈塞铁路极具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来自亚洲的货物被货船运到希腊城市雅典或塞萨洛尼基的港口,再经铁路运至欧洲其他国家,甚至是北欧国家。此外,匈塞铁路有助于中东欧国家推广本国货物和服务,在增强贸易往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中东欧国家关系。拉杰瓦茨相信,未来中塞两国还会在更多领域加强交流互鉴,挖掘合作潜力,实现共赢。
民众看到“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扎基奇表示,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传播真实准确信息的同时,也散布了数不清的错误信息,营造了一个充满对立和矛盾的舆论环境。自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就不断遭遇负面报道及阐述,因此也形成了诸多误解。信息接受面相对狭窄的受众群体可能被媒体制造和散布的错误、负面信息误导。拉杰瓦茨指出,目前一些西方国家正用尽一切手段挽回其衰退局面,包括西方和亲西方媒体制造并传播关于“一带一路”的消极言论。无独有偶,这些媒体还曲解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实践和项目。不过,在具有一定常识的各国民众眼中,中国历来爱好和平,是多边合作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更是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终极追求。
在扎基奇看来,更多情况下,共建国家的民众看到了“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为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带来的机遇。在事实面前,某些西方媒体想要蒙蔽民众、掩盖真相并不容易。所有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的负面报道和阐述都能被证实为谬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不会改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带动四千万人摆脱贫困,创造成千上万新就业机会。2013—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2.07万亿美元。各类证据都指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自始至终致力于经济事务。许多发展中国家更是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了经济振兴和民生改善。考虑到有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都在政府层面开展,中国在共建国家的经济存在无疑将带动双方更好地开展政治合作。
目前,有大量学术著作探讨将“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视为“债务陷阱”的非真实性。学者可以分析任何一个共建国家的债务结构,查看不同类型开发项目的资金用途和用量。在所有被高度提及的“债务陷阱”案例中(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黑山),中国只是共建国家的众多债权人之一,由中国提供的资金仅占它们外债的10%至20%。“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并不是上述国家陷入财政困境的原因。每一个共建国家都是经过慎重考虑后自愿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并真切希望在中国的帮助下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
扎基奇提出,类似的方法还能用于反驳“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信贷条件过于宽松这一错误认知。各大国际金融机构根据各国的经济状况、项目类型和政治稳定性向其提供贷款。此外,考虑到投资风险,发展中国家获得的项目资金通常要比发达国家少,还有一些国家多次申请项目资金,但都未能成功。与其他国际借款人相比,中国的国际合作项目或信贷在某些情况下成本更低,在其他情况下则成本更高。但是,宣传所有“一带一路”合作项目都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世界银行资助的项目更昂贵是错误的。
扎基奇还提到,发展中国家往往矿产资源丰富,但是面临能源安全问题。于是,过去许多共建国家与中国合作投资建设火电厂,为的是稳定其电力生产和消费,改善本国的电力结构。全世界应该始终公平地评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使用火电或核能方面的时间框架。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能源安全后才逐渐发展绿色能源。我们不但要认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利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火电厂的发展意义和经济价值,还要承认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投资可再生能源并极大地降低了全球污染水平这一事实。
带动中塞科研合作与人文交流
拉杰瓦茨对记者谈到,中国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后不久,塞尔维亚就启动了“一带一路”学术研究。然而,由于缺少中国问题专家,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的学者不得不在个人的中国研究领域内开展“一带一路”课题研究。后来,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定期举办学术会议,并在2015年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2017年7月,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成立了“一带一路”地区研究中心,这也是塞尔维亚首个“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拉杰瓦茨表示,中塞愈发频繁的学术交流产出了许多实质性成果,包括大量学术出版物,其中有几十篇开放获取论文,还有关于中国外交政策(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主题的学术会议论文集、专著。2023年11月 9日,由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对话中国”国际研讨会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塞尔维亚、德国、英国、克罗地亚等国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了中国在当今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中所发挥的作用。
扎基奇认为,塞尔维亚是一个处于东西方之间的国家,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遭遇了许多挑战和挫折。因此,塞尔维亚学者具有独特的视角、扎实的背景和专业知识来分析、讨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塞尔维亚学者在国内和国际期刊发表的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科研论文数量显著增加。与世界各地的学者一样,塞尔维亚学者研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方法和视角各不相同。有学者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反对美国霸权及其盟友的地缘政治战略的一部分,也有学者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独特的地缘经济项目,旨在为共建国家提供资金并促进经济合作。因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被视为中国积极改善全球经济形势、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务实做法。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崛起已经成为塞尔维亚的热门话题。各路专家在塞尔维亚的报纸和杂志上频繁发表有关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文章。
扎基奇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中塞各界人士交流合作,联结两国人民,推动了两国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合作。两国科学部门为农业、生物医学、数学和物理学等领域的双边项目提供了重要合作背景,有助于双方取得重大成果。双边科研项目不但为中塞带来共赢,还为进一步扩大多领域业务层面合作打下坚实基础。除科研合作外,两国文化部门还组织了诸多活动,增进中塞人民跨文化沟通,加深相互理解。拉杰瓦茨在采访中提到,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和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每年联手举办两次面向大众的汉语课程,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进公众视野。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