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中国考古“走出去”
2020年09月25日 09:3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25日第2019期 作者: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古事业迅速发展,考古学方法与理论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全球化视野下,如何认识世界文明进程、认识中华文明成为研究的重点。中国考古队开始走向世界。新世纪以来,国内多所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机构走出国门,奔赴柬埔寨、肯尼亚、孟加拉国、洪都拉斯、乌兹别克斯坦、伊朗等国,与当地学术机构合作开展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项目,成绩斐然。

  中国考古学“走出去” 探知人类文明奥秘——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

  文字的使用、金属的冶炼、陶器的烧制、城址的建立……世界人类历史版图不同区域向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既有趋同性,也有差异性。在多姿多彩的地域文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相互的碰撞与交融。自现代考古学诞生以来,世界不同地域的考古成果已经表明,人类历史全球化的进程或许比我们想象得还要久远。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中华文明离不开全球文明史的视野。新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走出去”探知世界人类文明的奥秘,也在世界文明的交流史迹中了解更为开放的中华文明。围绕中国考古学“走出去”的历程与展望,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

  中国为吴哥古迹保护提供援助——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王元林

  在赴外文物保护与研究机构中,有一支队伍走在了前列。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前身)代表中国政府,加入到柬埔寨吴哥古迹的保护行动中,持续至今。近30年来,中国政府派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保护吴哥古迹所提供的援助,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作为这支专业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际文物保护研究与合作中心研究员王元林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回顾并总结了中国参与吴哥古迹保护的经验与成就。

  东非旧石器考古助力现代人起源研究——访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占扬

  人类起源问题一直是世界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国际学术界对现代人起源的问题存在争议,以“非洲起源说”与“多地区起源说”为代表的两种主要观点争执不下。在此背景下,学者希望通过跨区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提供更多关于现代人起源与扩散的遗存依据。2017—2018年,在国际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许昌人”头骨化石的发现者、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占扬带领中国—肯尼亚现代人起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东非的肯尼亚吉门基石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和调查,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围绕该遗址的发掘情况与重要价值,本报记者采访了李占扬。

  “天空之带”贵族家庭的兴衰——玛雅名城科潘考古项目综述

  玛雅著名城邦科潘遗址贵族居住区的8N-11号四方院落,面积约2500平方米,属于仅次于王宫级别的贵族居址。199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对居址东部建筑进行发掘,在中心主室发现雕刻着呈条带状排开的日月星宿之神的石榻,遂将其命名为“天空之带”(sky-band)贵族家庭。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课题科潘遗址考古项目自2015年开始实施,并和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局、哈佛大学等机构合作,对该院落其余部分进行发掘,至今已完成全部田野工作,全面揭示了此贵族家庭的兴衰。

  中俄阿尔泰考古探秘——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良仁

  阿尔泰山脉坐落在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四国交界处。由于自然环境优越,阿尔泰山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域,也是文化和技术传播的重要通道。因此,阿尔泰山吸引了众多考古学家的关注和研究。流经阿尔泰山脉南麓的额尔齐斯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经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之间的草原,然后一直向北,最终流入北冰洋。

  踏着张骞足迹 开展新时代考古——访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王建新

  丝绸之路曾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诸多文献记录了古代丝绸之路上东西交往的历史,但历史细节记载或语焉不详,或前后矛盾,不乏争议之处。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北大学启动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沿着张骞的足迹,从甘肃、新疆到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从东天山到西天山,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和理论成果。围绕相关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王建新。

  揭开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古城面纱

  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东北部,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作朋加剌、榜葛剌等。中国古代僧人法显、玄奘都曾访问过孟加拉。

  伊朗宝吉遗址的丝路文明亮色

  伊朗处于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西接两河流域,东临中亚,北通欧亚草原,南面为南亚次大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欧亚大陆东西方交通的必经之处。内沙布尔盆地是丝绸之路中段要冲、呼罗珊大道中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毗邻中亚的阿姆河、锡尔河流域,东南正对印度半岛,由此向东通往阿富汗赫拉特、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向西通往伊拉克巴格达。大量的文献记录和遗存显示,这里是周边各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