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2024年12月20日 16: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林鹄

  摘要:现代性给家庭带来了致命冲击。屠格涅夫的小说《父与子》是讨论这一现象的重要文本。在物质主义影响下,主人公巴扎罗夫走向了虚无主义,否定一切人类情感,包括父子之情。在小说的前半部分,虚无主义是以推动社会前进的理性进步力量的形象出现的,但一场失败的恋爱让巴扎罗夫认识到理性的脆弱。他没有因此走出虚无,反而彻底堕入深渊,连理性与进步也一并加以否认。巴扎罗夫最终在迷惘中死去,把一个破碎的家庭留给了父母。这一悲剧的根源是现代性与生俱来的“三位一体”神学:物质主义、个人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共生。

  关键词:现代性   家庭  巴扎罗夫  虚无主义

  作者林鹄,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101)。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