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
2024年07月24日 09: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7月24日第2940期 作者:张漫忆 夏泉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更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成为思政课厚重、鲜活的素材,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先研究解决好“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等具体问题,使教学取得更好效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是“讲什么”

  思政课须融入中共党史知识,才能更好发挥育人功效,更好引领学生成长。因此,“融入什么内容”“讲什么”是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逻辑起点。

  一是要突出重点地讲。现有高校思政课课程丰富,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每门课程涵盖的教学内容均十分重要。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上述课程必须做到“是重点,讲重点”,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二是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要努力做到“讲深讲透”。“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把建党先驱无论历经怎样的风雨坎坷,从未放弃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和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艰难困苦中创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讲深讲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要把建党先驱的担当精神讲深讲透,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行为本色。要把建党先驱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奋斗精神讲深讲透。“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建党精神的价值追求。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最突出的特质,要把建党先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讲深讲透,让学生准确把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精神实质。

  难点是“怎么讲”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思政课元素。因此,“如何融入”“怎么讲”是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重要问题和核心环节。

  首先,将伟大建党精神切实有效融入思政课主渠道。思政课的内容要新,思政课教师不能限于讲好教材,还需具备国际、历史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

  思政课的形式要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人所接受到的新事物和信息量比以往都要丰富,传统的讲课模式已不受欢迎。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形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质、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在重视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学生喜欢的话剧、歌曲等形式来开展思政课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染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要重视细节和情节,讲授的内容要有血有肉、贴近现实;应该注重启发式教育,要通过设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得出答案。

  其次,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做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学科思政”“专业思政”,让专业课程更有味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要想真正讲好伟大建党精神这堂思政课,不能局限于现实中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通过构建红色话语体系、优化红色话语形式、运用活动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历史的底蕴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开展红色实践活动,如进行红色舞台剧表演,在演绎中亲身体会革命先辈的伟大。此外,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整合红色资源,打造线上精品课程,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形成沟通愉快的现代思政课课堂教学氛围。

  最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外,思政课还具有突出的实践性,要围绕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的公益活动,定期到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访谈红色人物等多种形式,以强烈的感官感受,加深学生对建党历史事件的长期记忆,以持续的心理激励增强青年学子向建党先驱学习的情感驱动力。

  关键是“谁来讲”

  思政课是思政育人的综合课程体系,课程特点决定了授课者应更加开放包容。因此,“谁来讲”是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首先,思政课教师是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大思政课教师是一线宣讲员,要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堂,理直气壮地讲、情真意切地讲、富有见地地讲,让青年学生既明白道理,又坚定理想信念。

  其次,先锋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是最好的老师。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重视榜样的力量,把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杰出代表请进思政课课堂,让青年学子在增进情感认同的同时,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在无形中讲好伟大建党精神这堂思政课,把榜样力量转化为青年学子的生动实践,使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最后,让学生自己当“主角”。针对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际,我们尤其要重视“讲好建党故事”“讲好建党先驱故事”,不仅思政课老师要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台“当老师、讲故事”,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物质力量,更需要精神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讲好伟大建党精神这堂思政课,着力培育一代又一代新时代有志青年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从百余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系暨南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