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即“3·18”重要讲话五周年。“3·18”重要讲话极大鼓舞了教育界,为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五年来,全国教育界在“3·18”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在思政课理论创新发展、教学体系建设、创造性主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拓展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
创新性发展
思政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时代性,要始终以时代发展为其哲学实践基础,从实践中不断汲取理论精华,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做好思政工作,要以时代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为依据,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握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牢牢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科学践行“六个必须坚持”这一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方法和立场。在“3·18”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办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丰富内涵,指出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紧紧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际作出的重要论断,体现了“人民至上”“守正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指出要时刻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3·18”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指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上,思政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主张一体化地建构思政内容。在方式方法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继续深入阐述思政教育的内涵,即“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赋予了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工具。
统一性融合
思政课教学体系建构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对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带来新挑战。思政课的“到课率”“抬头率”“入脑入心”等问题迫切需要思政课改革创新,需要统一融合,通过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教学等方式,以信息技术建设智慧课堂、数字课堂等,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3·18”重要讲话中提出“八个相统一”的重要创新理论,以统一性融合的方式为思政教育教学提供了实际指导,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是对传统思政课程教学理念的创新发展,融合思政教育的思想、理论、方法,赋能思政课教学科学化体系化建构。以“八个相统一”阐释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要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最新的形势与政策的“道理”讲清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度的学术自觉构建思政课教育体系,领略时代脉搏、感受思想力量。将创新理论的热点焦点融会贯通于思政课,以学理、思想、真理的力量影响学生,提升思政课程的实效。加强统一性融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质生产力、“一带一路”“三大全球倡议”、自主的知识体系、高质量发展等学术热词的内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以“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的要求,了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背景下,国外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金砖体系研究、中国智慧与全球治理研究、国外气候变化研究、非洲发展研究、欧洲政治经济外交局势研究、“真实”与“AI”(人工智能)研究等。
创造性主导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对思政教育起到主导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并关心思政课教师的发展并提出要求。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为动力,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和仁爱之心推动教育创造性发展。在“3·18”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了我们这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要”的要求,即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思维要新,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纵横比较,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自律要严,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对教师的要求作了新的概括,即教师要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今天,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一定的冲击,智能化时代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三微一端”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教育心理学建构带来影响。思政课教师要提高在道德操守、知识储备、思维视野等方面的能力,才能发挥思政课作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积极作用,通过创造性把握,发挥引领万千学子步入思想殿堂的主导性作用。
(作者系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