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愿景是合作和促进全人类的发展 ——访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卢维斯雷·冈萨雷斯·塞斯
2023年08月14日 09: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8月14日第2712期 作者:杨雪

  中国和古巴虽然在地理上相距遥远,但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古友谊是由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缔造的。古巴于1960年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60多年来,中古关系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团结合作、发展中国家真诚互助的典范。近年来,中古双边贸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国是古巴第一大贸易伙伴,古巴是中国在加勒比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近日,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卢维斯雷·冈萨雷斯·塞斯(Ruvislei González Saez)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了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在制定发展计划和策略时重视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地强调经济增长,并且盛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促进全人类互利互惠的全球现代化作出了世界性贡献。

   
    

  

  卢维斯雷·冈萨雷斯·塞斯 受访者/供
  

  

  中国式现代化独具特色且成绩斐然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现代化道路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面貌。您如何看待中国式现代化,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卢维斯雷·冈萨雷斯:想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需要追溯到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对当时既有现实的改造愿景是一种适合自己国情的愿景。“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始终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景联系在一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指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大会开幕词中,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之一是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基于自己国情的特色。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发生在各个领域,这使得中国的现代化与其他一些国家的现代化有着明显的差异。

  政治方面,中国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中国的经验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同时也存在其他政党,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些政党共同合作,进行民主监督,并重点监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决策的落实。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经济方面,经历一个阶段的外来投资支持后,中国早已把重点放在靠自身努力上。这意味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来发展自身,可以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重要参考。中国在其独特的现代化进程中,吸取了其他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如建立经济特区等。中国拥有数量众多的人口,东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自然禀赋存在差异,因此中国制定了从东部沿海地区到西部内陆地区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制定了许多中长期计划,成功的规划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非常稳定。在许多国家,政府更迭会改变之前制定的政策或战略,与之不同,中国的愿景可以提前30—40年进行规划。目前,中国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将中央与地方联系起来,将不同的进程与政策结合起来,同时伴随着其他党派的监督。

  此外,与西方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结合在一起。相反,西方国家只关注发展经济,催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西方国家花了几个世纪才做到的事,中国在几十年里就完成了,还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框架内进行了创新。

  促进全人类互惠互利的全球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卢维斯雷·冈萨雷斯: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经过改革开放,如今新的方向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更多科学性,是一个全面的战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汲取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并在科学、法治的基础上予以发展和变革,这些思想为国家的现代化贡献了智慧。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同时要适应中国的国情,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为了既要走对现代化道路,又要走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之路,不仅要深化理论的发展,还要注重实践的发展。

  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不仅正在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建构,而且重塑了发展中国家的愿景。习近平主席的思想为世界各国人民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同行现代化道路作出了贡献,深入探讨了如何发展促进全人类互利互惠的全球现代化。全球现代化有利于各国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愿景与西方领导人不同,后者的重点是煽动战争和制造矛盾,而不是集中在合作和促进全人类发展上。

  中国共产党的经验在世界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您认为中国共产党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卢维斯雷·冈萨雷斯: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社会支持度最高的共产党。其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军队的政党,这意味着其领导层要处理更有复杂性和战略性的问题。最后,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让超过8.5亿人摆脱绝对贫困的共产党,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都没有做到的壮举。

  中国共产党的经验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表现改变了中国社会,通过团结一致尊重国家内部的民族多样性,实现了中国社会的稳定。中国共产党懂得适应不同的历史条件,善于在敏感问题的处理上明智地表达自己。

  中国共产党懂得从其他社会主义或非社会主义政党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它在执政过程中能够适应国情,着眼长远,构想出实现未来目标的国家愿景。中国共产党不仅制定了五年、十年规划,而且在展望2035年,甚至展望本世纪中叶。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是在不断适应中国和世界客观现实的过程中更新和调整。中国共产党寻求在与社会不同行动者的互动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并通过制定更适应人民需要的政策来加强其领导。在内政上,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打击腐败,严厉惩戒危害中国人民的违纪行为。在外交上,中国共产党积极与其他执政党交流,在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基础上促进合作,形成相互理解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年来的经验,不仅值得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学习和借鉴,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党提供了执政参考。

  “一带一路”倡议硕果累累

  《中国社会科学报》: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您如何评价“一带一路”的实际效果?

  卢维斯雷·冈萨雷斯:“一带一路”是21世纪以来各国推动的最大项目。据中国官方数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已吸引世界上超过3/4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一带一路”的发展使其能够通过在不同大陆的延伸,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全球互联互通作出重要贡献。对许多南方国家来说,“一带一路”是推动港口、机场、高铁、可再生能源等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可行选择。

  “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条路径,已经形成了3000多个项目,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成效显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质是建设一个互利、共享和可持续的未来,寻找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契合点,实现务实对接。

  “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收获了累累硕果,且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进一步开发。例如,可以加强机制性建设,以便各国共同开发项目,同时继续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汇集各领域知识。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中国将主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国际大事。再加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倡议”,在国际上存在冲突、战争和制裁的复杂形势下,中国可以说是唯一一个促进合作与和平的负责任大国。“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南方”国家摆脱欠发达处境提供了巨大机遇。比如,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坦桑尼亚已经成功拥有了全非洲最现代化的机场之一。中亚有一条铁路将整个欧洲与这一地区和中国连接起来。

  今年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古巴加入“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古巴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第一个加入数字丝绸之路的国家,还采纳了中国的数字电视标准。2021年底,古中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明确了中国和古巴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内容和合作项目,提出了时间表、路线图。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国家与中国的交往有哪些独特经验?

  卢维斯雷·冈萨雷斯:大加勒比地区不仅包括加勒比岛屿国家,而且包括中美洲国家以及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次区域。这一地区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全方位互联互通,巴拿马、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等可以进一步加强空中和海上的互联互通。

  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有15个属于大加勒比次区域,充分体现了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相关性。事实上,加勒比岛屿国家非常重视与中国的互利合作关系。正是在这一地区,还有一些尚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而中国与加勒比国家联盟或加勒比共同体框架内的国家共同合作,将有助于那些尚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进一步了解中国,扩大交往。

  一直以来,中国非常重视与加勒比共同体成员的互动,并在非加勒比共同体成员的其他加勒比国家推动了重要的双边项目。格林纳达、古巴等率先于大加勒比次区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制定行动与合作计划。中国与苏里南达成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牙买加的投资项目也取得进展。总而言之,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建立能源伙伴关系的宝贵经验,中国与加勒比国家的关系将会更加友好。

  “三大倡议”体现人文关怀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看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这“三大倡议”,蕴含着怎样的东方智慧?

  卢维斯雷·冈萨雷斯:从“一带一路”倡议,到近年来陆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这些倡议都给全人类共建互利共赢的世界指明了道路,更多地考虑到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参与。虽然“三大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但它是全球公共产品,因为它推动建设更加公平合理、多极化、各方共赢的世界。

  每一项倡议都有其自身的独特价值。“一带一路”倡议增进了全球互联互通,促进了包括人文交流在内的各领域合作交流。

  全球发展倡议紧扣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不让任何国家、任何人掉队,加强对“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弥合南北鸿沟,消除国家内部不平等。

  全球安全倡议旨在促进联合国系统内各国的和平,并鼓励不扩散核武器。尽管一些西方国家试图曲解这一倡议,但事实是,全球安全倡议强调不干涉各国内政,在尊重与合作的前提下,维护地区与全球和平。批评这一倡议的国家,就是在世界上鼓吹军备竞赛、制造冲突或发动政变的国家。中国通过全球安全倡议,推动在反恐、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救灾、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为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作出重要贡献。

  全球文明倡议承认并鼓励发展人类共同价值观,尊重各国人民的文化。以尊重文明多样性为前提,推动不同文明互尊互敬。

  “三大倡议”都具有全球意义,促进了一种平衡,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欢迎,而不是批评。“三大倡议”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适应当今世界的现实需要,而不是去迎合少数人的利益。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