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人文社科开展跨学科研究作用
2023年05月08日 07: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8日第2644期 作者:练志闲

  近代以来,学者们惯于在自己的学科范围内分析问题、认识世界,但现代社会产生的复杂问题,仅凭单一学科显然是无法解释和解决的。当前,跨学科研究趋势的动力不仅源于经济社会生活,也有来自政府部门、科研资助机构和学界的一致认识和学术自觉。从世界范围看,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跨学科研究可以将科学与政策联系起来,以应对实际问题,政策制定者和科研资助机构也呼吁研究人员加入应对由经济、生态和人口等变化带来的重大社会挑战。围绕跨学科研究中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以及跨学科研究的规范探索等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外国学者。

  社会科学与跨学科研究高度相关

  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数据科学教授迈克尔·瑟沃尔(Michael Thelwall)告诉记者,科研资助机构逐渐认识到当前的社会问题无法由单一学科解决,在如今全球问题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跨学科研究展现出更大的潜力,因此应鼓励跨学科合作以应对社会挑战。丹麦奥尔堡大学传播与心理学系教授大卫·布兹·佩德森(David Budtz Pedersen)研究发现,欧盟和美国推出了许多旨在促进跨学科合作的资助计划,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欧盟研究与创新框架计划“地平线2020”。各国的大学也纷纷建立新的部门和跨学科研究中心,足以见得跨学科合作发展迅猛。

  主流的大型科研资助机构越来越关注跨学科合作项目,然而,人文社会科学在获得跨学科科研资助上却遭遇诸多挑战。佩德森表示,在诸如“地平线2020”计划等科研资助项目中,人文社科类研究占比较少。欧洲研究和资助者协会“科学欧洲”一直专注于分析和绘制人文社科研究对跨学科合作的贡献。以“地平线2020”计划为例,分析显示,获得跨学科研究资助的项目往往服务于特定的政策目的,主要关注激励机制、政策设计、解决方案等,很少关注公民行为的深层基础和前提条件,如感性认识、文化背景、价值观等。在跨学科合作项目中,社会科学部分发挥的作用倾向于关注行为研究,强调探索干预方法,而忽视从文化、历史等角度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地平线2020”计划等资助项目选择的研究大都倾向于假定并验证解决问题的研究模式,而不是对人类本身、文化和历史采取更加理论化和反思性的方法。在战略导向和使命驱动研究的学术环境中,人文学科主要是辅助解决问题和社会创新的工具,而这些只是人文社科领域研究中很小的一部分。“科学欧洲”协会认为,欧洲科学政策层面需要真正的改变。

  为了呼吁将人文社科研究深度融入跨学科研究中并吸引到跨学科研究资助,许多学者或机构发布了人文社科类活动在大规模研究资助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与报告。

  跨学科研究尚未成为社会科学新范式

  毋庸置疑,跨学科研究在人文社科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能否将跨学科视为社会科学的新范式?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社会研究中心学者豪尔赫·安德烈·格雷罗(Jorge André Guerreiro)在《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双向过程?》中探讨了这一问题。他认为,虽然社会科学的跨学科实践正在稳步发展,也在改变着科研机构、公共部门、企业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但这还没有为知识生产领域带来实质性转变。他认为,让人文社科更积极地参与跨学科研究还需要付出诸多努力,首先需要从消除各学科领域之间的壁垒开始。

  他表示,此前就有学者提出,各学科日益倾向于缩小、细化研究方向,而且比起利用现有概念,更喜欢创建自己独特的概念。因此有学者认为,社会科学的划分过于细碎、专业化程度过强,不利于跨学科沟通与合作。瑟沃尔对此表示认同。他补充道,除了各学科之间的沟通障碍之外,还有价值差异的问题。各学科和各方向或许在什么是正确的方法、重要的问题、适宜的节奏等细节上都存在潜在分歧。

  格雷罗认为,大学与其他科研组织有许多共同特点,抵制变革便是其中之一。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心、项目、部门甚至课程都宣称其具有跨学科特色,但很少能真正贯彻。跨学科研究中心最后可能仅仅体现在由来自多个学科的研究人员组成上,其“跨学科性”只体现在人员构成上,却没有真正利用跨学科的方法展开合作与研究。跨学科项目可能确实由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人共同完成,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观点,但会在进行跨学科研究时向特定的学科和观点靠拢。这些做法都只呈现了跨学科的形式,并未真正贯彻其内核。

  格雷罗表示,尽管如此,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依然是一个值得探究的主题。他认为,对于各学科来说,跨学科研究或许会牺牲知识生产的学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因此有必要制定跨学科研究的学术成果质量标准,并提供跨学科研究的管理建议。例如,如何组建跨学科团队?学者进入跨学科研究项目后应如何做?对于这些问题,有学者在项目的经验基础上提供了建议。

  探索跨学科研究的经验和规律

  实现跨学科合作需要弥合学科背景和方法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也需要独特的战略和解决方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凯伦·休斯(Karen Hughes)、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伊琳娜·雷茨(Irina Rets)等人近期完成了一项加拿大和英国研究人员之间的跨学科与跨国际合作,旨在探索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平等的负面作用。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他们对项目研究人员展开调查,回顾了开展跨学科研究面临的一些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他们采访了项目的创始人员,并对整个团队展开调查。他们表示,分析这些数据有助于反思合作经验,归纳出有效的策略,如灵活性、跨学科思维和独特的沟通风格。在此基础上,他们为从事类似研究项目的学者提供了四条宝贵经验。

  第一条经验围绕“如何建立跨学科研究项目”这一问题展开。他们发现,如果研究人员之前就已经有过专业交流或联系,例如通过学术会议、专业活动、在同一科研机构工作而相识,组建跨学科项目团队就更容易。就他们的研究团队而言,研究人员之前基本都有联系,有些为多年的同事,有些在近期的科研活动中相识。他们表示,这一发现突显了科研机构在推动跨学科研究中的关键角色,科研机构能将不同学科、院系、国家的研究人员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交流与联系的平台,提高跨学科研究能力,为组建更多跨学科研究团队提供机会。

  第二条经验为跨学科交流提供支持。在为跨学科交流问题减少阻碍方面,他们归纳出了“开放性和灵活性”“共同语言”“跨学科翻译”等关键词。他们表示,跨学科项目无法依靠一个学科实现,因此要在不同的学科知识之间协调,研究兴趣和研究目标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妥协。为了确保合作顺利,研究人员需要保持开放性和灵活性,尽可能弥合学科间差异,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在研究项目进行过程中,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术语,但理解图表的方式基本相同,因此研究发现尽可能用图片与图标之类的视觉工具总结想法和概念,可以为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创造“共同语言”。除此之外,翻译人员在项目中的角色对促进跨学科对话也非常重要,可以弥合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鸿沟。研究人员表示,翻译人员的角色一般由团队中的少数成员承担,他们对不同学科的概念与方法有扎实的认知,能进行知识和行政协调。

  第三条经验解答了“如何实现跨学科研究目标”的问题,即融合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如该研究的受访者所说,与其等待5—10年再从另一个学科引进研究方法,不如当下在跨学科项目中就一次性完成。跨学科研究可以参考不同学科的方法,以独特的方式支持学科发展和创新。例如,社会科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就可以产生一种独特的方法组合,包括开发新的词汇目录,用于对招聘信息进行大规模计算分析。

  第四条经验探索了如何实现跨学科研究成果。他们提出,需要认识到保护处于职业早期的科研人员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对于处在学术生涯早期的科研人员来说,加入跨学科研究的风险与机会同时增加。由于这些研究人员需要在自己的学科中获得足够的专业知识并发表论文,在学术生涯早期就加入跨学科项目有利于他们获得开放的思维,并能与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合作,致力于解决宏大复杂的研究问题。

  休斯等人在文章中写道,在一个大型的、国际性的、跨学科的项目中工作,与日常许多学术工作有不同之处。跨学科工作需要在学习、协调和建立有效沟通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包容和克服个人研究兴趣方面也需要有所妥协。尽管如此,研究人员也认识到跨学科已经超越了单一学科的限制,跨学科设计使研究人员突破偏见,以新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学科及其研究方法。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