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和环境影响学者长期创造力
2022年10月24日 07: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0月24日第2514期 作者:姚晓丹/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俄罗斯学者研究发现,部分性格特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帮助资深学者保持创造力,持续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官网10月17日发文表示,来自该校和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尽管有研究认为,人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事实上,许多人在六七十岁甚至更加高龄的时候创造力仍会有所提高,对于学者来说尤其如此。这与部分性格特征和良好的环境有关。

  研究人员将创造性思维定义为一种“将两个来自不同研究或实践领域的、看似无关的想法结合在一起的行为”。在学术界,创造性思维往往与“生产力”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生产力”可以指“在一定时间内取得非常成功的学术表现”,也可以指“建立一种新的学术传统或者一个新的学派又或者提出一种新的学术思想”,还可以指获得学术界公认的声望较高的奖项。

  研究人员赞成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的观点,他认为人格发展不是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或“聪慧”后就走向“衰退”的过程。为此,研究人员从多峰极值的观点出发设计了实验模型,在假定人的创造潜力会持续发展,并出现多次“上升”“下降”直到生命尽头的前提下,分析了年龄在65—94岁之间、仍积极从事学术工作的俄罗斯学者的学术生涯及其科研成果。这些学者都拥有博士学位、教授职称或者是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工程院等知名学术机构的院士。

  研究发现,许多学者一生成就最高的年龄段在58—78岁之间。资深学者在其学术生涯中往往会经历几个特别“高产”的时期,而有利的性格特征、人生态度和环境在帮助学者取得较高学术成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的性格特征和人生态度包括:在生活中和专业领域都重视导师的作用;勇于接受新事物;注意提高生活满意度,不在行政管理方面耗费过多精力;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管理能力和为自己负责的责任感;善于制定和执行个人发展计划;有高度发展的批判思维能力,能够合理看待和应对社会刻板印象,保持自我;不认为年龄增长必然会带来智力上的衰退;把自我实现视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全身心投入自己选择的事业;等等。

  研究人员还发现,受访学者能够长期保持创造力,与其在性格形成阶段、求学过程中乃至学术生涯早期,得到良好的环境支持有关,家庭的支持、进入具有良好学术传统的机构学习或工作等,都有助于学者长期保持创造力。

  研究人员认为,学术研究是一项几乎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随着人口预期年龄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帮助资深学者保持创造力对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姚晓丹/编译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