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国际劳动力流动机制
2022年09月28日 09: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9月28日总第2501期 作者:本报记者 翁榕

  跨国务工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但仅凭跨国务工并不足以推动气候公平。虽然务工能为小岛屿国民带来收入,但背井离乡、文化冲击和家庭破裂的风险也给这些来自小岛屿国家的劳工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为当地家庭与社会生活注入不稳定因素。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未来研究员卡罗尔·法博特科(Carol Farbotko)、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奥利维亚·邓恩(Olivia Dun)等学者在期刊《牛津开放气候变化》上联合发表了论文《从气候正义的角度观察国际劳动力迁移及图瓦卢劳工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分析了跨国劳工项目对帮助图瓦卢劳工适应气候变化的进展状况,以及尚待改善的不足之处。本报记者就该话题采访了相关学者。

  劳动力流动项目助力发展

  加拿大劳里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教授罗伯特·麦克莱曼(Robert McLeman)告诉记者,太平洋地区一些地势低洼的环形珊瑚岛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较大,基里巴斯、瑙鲁、图瓦卢、瓦努阿图等国都面临危险。根据最新预测,到2100年,海平面将比现在上升65厘米,这意味着小岛屿国家届时都将不再适宜人类居住,之后甚至会陆续开始出现整个岛屿消失的现象。

  据文章介绍,图瓦卢地势极低,气候变化加剧了风暴潮、旋风和海啸的频繁侵袭,海水不断入侵内陆地区导致农业用地盐碱化,地下水遭到污染。法博特科等人采访了在澳大利亚务工的图瓦卢劳工得知,一旦龙卷风来袭,当地人辛苦种植的农作物便会顷刻沉入海水之下。狂风会将大树吹倒,将农田里的所有作物卷为垃圾,家畜一夜间全部丧生。

  在这种情况下,生计受挫的图瓦卢人不得不改变其原本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据文章介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出了多个针对太平洋地区的劳动力流动项目,包括2007年推出的“新西兰季节签证”(RSE),2012年推出的“澳大利亚季节性工人计划”(SWP),以及2018年推出的“澳大利亚太平洋劳工计划”(PLS)。2007—2019年,澳新两国总共给太平洋地区发放了约13万份新西兰季节签证和澳大利亚季节性工人计划签证,方便来自萨摩亚、汤加、斐济等国的劳工前来从事采摘果实等农场劳动。发放这些签证旨在缓解澳新两国劳动力季节性短缺问题,以及推动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法博特科告诉记者,这些项目中做得较为成功的是新西兰季节签证中的“瓦卡米阿西纳”项目。这个项目为季节工提供培训,为他们传授有关太阳能利用、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以及建筑、管道工程、小型企业经营、领导力等方面的技巧和知识,帮助工人获得更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鼓励其将学到的技巧带回家乡,造福当地社区。

  参与这些项目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能够赚取比在家乡更多的收入,这些项目也能间接帮助那些受到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国家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文章写道,劳务移民不一定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但它有助于缓解当地的人口压力,并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帮助岛民为未来的大规模移居做好准备。家乡遭遇极端天气灾害后,海外劳工也会汇款回家帮助当地重建。

  除了为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经济方面的好处以外,劳动力流动项目也让他们了解到更多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他们找到下一个“安全”的住所。许多归国后的劳工会在当地进行投资,发展对气候变化适应性更强的行业,比如投资太阳能电板。有的劳工还会将自己在国外学到的务农、捕鱼和肉品加工等实用技巧传授给其他农民。

  充分考虑气候公正因素

  虽然劳动力流动项目有助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但文章指出,将劳务移民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这一做法本身也受到了批评。有学者认为,鼓励劳务移民的做法可能会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责任转嫁到个人身上,造成结构性的不平等现象,加剧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人群的脆弱性,并削弱气候公正的重要性。

  据法博特科介绍,要想通过劳务移民来帮助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就必须充分考虑气候公正的因素,因为劳工往往是从排放量小的国家去工业化程度更高的国家务工,而后者有义务通过劳动力流动项目来推动气候公平。麦克莱曼也认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应允许受气候变化冲击严重的国家到本国务工,从而帮助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获得更多的收入来用于适应气候变化。

  关注劳动者心理健康和社会需求

  法博特科向记者介绍道,图瓦卢的男性长久以来有出海务工的传统,主要是去瑙鲁岛和巴纳巴岛的磷矿工作,但21世纪初周边磷矿厂的关闭导致员工大规模下岗,海外务工人员汇往母国的侨汇大幅缩减。此前,图瓦卢男子每年平均出海劳动9个月左右,但如今却不得不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订长达2—3年的劳务合同。疫情期间,澳新两国封锁国境后,许多劳工被迫在异乡驻留更长时间。然而,当前对太平洋小岛屿国家开放的务工签证不允许劳工携带伴侣或家庭成员,也不允许持有此类签证者转为永久性居民,导致劳工长期与妻儿分离成为新常态。这无疑给劳工及其家庭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气候焦虑。

  在采访小岛屿国家务工人员的过程中,法博特科等人发现部分受访者遭遇文化冲突,加上思家心切,有时候会影响工作。这些劳工孤立无援,有时甚至会遭受劳务剥削和虐待,却无法获取有效的救济。家中男性出国务工时,留守家乡的女性也不得不挑起更多劳务与育儿方面的重担。

  因此,法博特科认为,劳务输入国必须提升劳工的福利,劳动力流动项目必须关注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需求,并保障其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其获得合理的收入。为了实现气候公正,工业化国家在推行劳动力流动项目时,必须解决现存的结构性不公平现象,推出综合性、公平的跨国流动机制,充分考虑社会、心理、经济因素,重视技术、文化、语言培训,从而帮助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人民更好地适应移居后的生活,提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除改善现有的劳动力流动项目外,法博特科希望能有更多行业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人民开放工作机会,比如旅游业和服务业,吸引更多女性岛民出海务工。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