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发展。在2016年“5·17”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社会学列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2020年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次整体性把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高度的理论性的评价,切中要害,准确地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系统论述了“两个结合”对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强调指出“两个结合”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讲话博大宏深,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新时代指导我国文化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中国特色社会学可以并且应该如何为我国优秀文化传承发展以及我国现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发展作出努力。
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系统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努力做好第一个“结合”,从国情出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所建所以来,从首任所长费孝通先生起,始终坚持学术研究经世致用的历史传统,把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民生发展服务和“志在富民”作为立所之纲,矢志于社会学的本土化发展。从中国特色社会学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负起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发展使命的要求出发,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和贡献。
一是要从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出发,高质量建设社会学相关学科,不断优化研究所的学科布局。把与文化传统发展以及现代文明发展相关的研究加以学科化,铸就持续而稳固的保障。首先,根据学术理论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与完善已有学科的研究议题及发展方向。2019—2020年,社会学研究所借助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调整的势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重新厘定了各研究室相关学科的研究范围和方向定位。其次,始终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不断调整优化社会学研究所学科布局。社会学研究所成立之初仅设五六个研究组,经过40多年来的发展,现有研究室十多个。2019年以来,按照院党组对于我院学科调整的部署,社会学研究所在规范研究室名称的同时,或调整原有研究室的学科组成和学科发展方向,或建立新的研究室。在3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新建了3个研究室,覆盖的学科包括社会工作、福利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科技社会学、消费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等学科;今年,在院党组和高翔院长的亲自部署下,社会学研究所将成立新的性别社会学研究室,这样,社会学研究所新的学科格局形成,新时代社会文化发展研究成为我所学科建设的重点领域。最后,建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调研平台,不断加强研究所调研基地建设,为搞好第一个“结合”提供有利条件。近年来,社会学研究所不断加强与地方县市的合作力度,先后建立了20多个调研基地,涉及基本国情、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县域现代化、民营经济、廉政、社会心态等诸多领域。下一步,我们要在已有学科布局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和新问题,聚焦国之大者,不断更新学科议题,提出新的任务,调整阶段性学科发展主攻方向,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二是要从我国社会文化和文明现代化发展的时代使命要求出发,不断加强对我国社会心态变迁研究,加强对网络文化、消费文化、婚育和家庭文化、性别文化以及其变迁研究。近年来,社会学研究所在社会心态、社会心理及其变迁研究、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和价值观及其变迁研究、网络平台发展和网络文化发展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与此同时,社会心理学、青少年和教育社会学学科及其研究乘势而上,在我国社会学领域取得优势地位。下一步,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抓住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发展的核心议题,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消费文化、婚育和家庭文化、性别文化研究,为新时代我国社会文化和文明现代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是要建设完整而充分的学术资料平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学研究所学术资料平台建设以学术资料和调查数据库建设为主,先后建立了5个比较成形的学术资料和调查数据库。其中,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库、社会心态调查数据库、大学生就业和价值观调查数据库已经向全国社会学界开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变迁、社会生活发展、社会文化发展、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变迁研究,提供了扎实可靠的数据基础。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变迁状况的相关数据采集体系,进一步夯实为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服务的学术资料基础。
第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加强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和社会观的研究,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发展的“第二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要求出发,既要有长时段大历史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思想发展研究,也要有对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学百年发展历程的历史性和学理性总结,为社会学做好“第二个结合”奠定基础。
20世纪90年代,费孝通先生曾经提出,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自觉,就是要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并用以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学的研究。社会学研究所从21世纪初开始,加大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社会观的力度。陆学艺先生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组织所内和国内相关专家共同攻关,出版了《中国社会思想史资料选辑》,覆盖上至先秦下迄民国,共6卷350余万字。景天魁先生在此基础上组织所内和国内中青年学者,研究以“群学”为主要特色的中国社会学发展历史,出版了两卷本近百万字的《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等重要学术论著,系统梳理中国社会学的起源及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过程,提炼30多个基础性概念、范畴、判断和命题,结合秩序、规范、治理等现代社会学理论,全面展示了中国社会学学科形成的源流与特点。
如果说从荀子开始的社会发展研究是长时段大历史意义上的中国社会思想史和社会学史研究,那么,对西学意义上的近代社会学引入中国后的一百多年,以及以本土化为追求的社会学研究发展史,同样值得高度重视。基于这一考量,我们加强顶层设计,规划了作为社会学研究所“十四五”科研规划重点内容的社会学学科书系,系统总结、理论提炼百年来本土社会学研究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夯实基础。我们计划在5年内推出约25种的学科化学术专著,有望推出4种。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自觉、更加系统地开展关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历史及其规律、社会生活发展历程及其规律、社会治理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社会文化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研究,努力向着贯通古今的目标迈进,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学三大体系和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三,以“两个结合”为指导和引领,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贺信精神以及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高质量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勉励之情,可以说是情深意切、眷顾有加。以“两个结合”为指导和引领,建设好科研人才队伍和科研服务人才队伍,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更好地为我国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服务、为我国文化和文明的现代化发展服务的必要条件。结合社会学研究所实际,至少要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方法的教育培训,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中青年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素养,强基固本,坚定文化自信。
二是加强研究所学术传统教育。邀请老学者、老专家作专题讲座和座谈,让前辈们言传身教,传承社会学研究所始终坚持和发扬学术研究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树立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民生发展服务的学术职志和情怀。
三是为中青年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要把更多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推向重要岗位。社会学研究所始终把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目前,全所12个研究室的主任、副主任中,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了绝大部分,其中“80后”担任主任的研究室有5个。今年内,社会学研究所将有两个研究室和两个编辑部的主任职务要调整,我们考虑推荐“80后”甚至“85后”的青年学者担任相应职务。与此同时,社会学研究所还对4个院级研究中心和5个所级研究中心的人事进行重组,绝大多数中心的主任、副主任、秘书长都由“80后”青年学者担任。
四是不断健全完善奖惩制度和机制。为鼓励学者多出成果和出好成果,我们挖掘自有资源,建立了科研超产奖励制度。从创新工程年终绩效提取30%作为研究所和研究室两级统筹,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研究所和研究室两级集体科研和上级交办任务,强化大家尤其是青年学者的集体意识。在科研成果评价方面,我们在不断调整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权重的同时,调整优化应用对策研究成果权重。这些措施都产生了良好的成效。我们还努力动真碰硬,落实我院有关管理制度,实事求是地罚懒。3年来,社会学研究所先后对两名科研人员降级使用,其中一名科研人员经过第一次降级使用后因降无可降,党委进行劝退,最后该名科研人员主动辞职;另外,还对一名工作态度认真但出优秀成果困难的科研人员进行转岗。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和机制,更好地调动中青年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积极性。
当然,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院党组的要求相比,社会学研究所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两个结合”为指导和引领,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全面系统研究,为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