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2024年02月01日 10: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2月1日第2828期 作者:陆杰华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快速的人口转变。在此期间,巨大的数量型人口红利有效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同时也累积了一系列结构性潜在风险。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的人口数量优势逐渐减弱,而人口结构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了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面对新时代人口发展新格局,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主要涉及五个面向。一是总量充裕,即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充分发挥人口规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素质优良,即具备较高的人口综合素质,着力提升国民的身体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向人力资本强国迈进。三是结构优化,即形成良好的人口结构,既要调整年龄结构又要平衡性别结构。四是分布合理,即建构合理的人口空间格局,一边统筹城乡分布、一边协调区域分布。五是均衡发展,即推动人口各要素之间以及人口要素与社会经济之间的有机统合,实现人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无论从我国人口的现实压力、巨大动能抑或潜在风险来看,人口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首先,我国将长期面临负增长、老龄化、少子化等人口发展趋势。2022年末,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60‰,为61年来首次负增长。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19.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4.9%,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据测算,2022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已跌破1.1,远低于更替水平。这些意味着未来劳动力供给将越来越少,而老年抚养负担则将与日俱增,原先单纯依靠人口数量型的粗放型发展理念亟须转变。

  其次,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过去,我国利用庞大的人口数量优势,创造了经济腾飞的中国奇迹。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人力资本得到大幅提升,不但推动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还促进了广泛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此外,人口还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良好的国民素质有助于提高国家安全水平和国际形象地位。总之,应将人的全面发展寓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之中。

  最后,潜在人口风险将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当前,我国的人口风险具有渐进性、累积性、长期性等鲜明特点,将在经济生产、政治稳定、社会保障、技术创新等方面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从总量和结构上看,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的叠加,一方面将加剧劳动力短缺和公共财政压力,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活力;另一方面还将引发社会文化和代际关系的变迁,间接威胁到家庭社会的团结稳定。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提出,正是对以上问题的有力回应。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毋庸置疑,当下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等人口变化,不仅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或者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千载难逢的黄金期,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第一,我国人口规模庞大,存在较大的人口回旋空间,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尽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负增长的形势之中,但人口规模巨大依旧是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内的重要人口面向。这决定了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进行多样化策略选择,通过对各人口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的灵活匹配,应对人口转变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二,我国人口素质普遍提升,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条件。身体健康素质方面,我国婴儿死亡率逐步降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我国文盲率大幅下降、平均受教育年限显著提升。这意味着优质劳动力供给将持续增加。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来释放质量型人口红利,不但能有效填补劳动力减少造成的缺口,同时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第三,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老龄化加剧和性别失衡改善,其背后蕴含着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一方面,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比例大幅提升,积累了长寿红利的条件。作为生产者,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储备将成为社会生产中的巨大财富;作为消费者,老年人的群体需求将创造出新的市场,推动养老照料、医疗健康、适老化技术等产业的长足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男女比例渐趋平衡,反映出性别平等化之势,具备了性别红利的优势。狭义上看,女性的健康状况改善与教育程度提高,均有助于扩大劳动力蓄水池;广义上看,传统性别角色规范的影响力下降以及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制度中性别歧视的减弱,也将极大释放女性的劳动参与潜力。

  第四,我国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将推动城镇化发展、配合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随着人口迁移政策的逐渐放开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待遇得到了较好保障。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达到3.76亿。空间分布上,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动力;产业结构上,大量人口从农业部门流向非农部门或者在不同产业间流动,带来了多层次的劳动力支持。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和就业层次均取得较大提升,有利于促进生产资料的高效整合配置。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是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中长期设计。随着我国人口特征发生重大转变,人口发展的战略思路也应从传统的数量型红利转向质量型、配置型等新型红利,同时充分挖掘长寿红利和性别红利。应注重政策工具的统筹创新,强化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高效整合各个社会经济要素,形成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合力。

  其一,应完善生育制度支持,促进生育率回升。在人口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应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各项养育成本,通过释放生育意愿和增强家庭功能,促进生育率的回升趋势,尽可能减缓人口负增长的速度及其消极影响。

  其二,应大力发展科教事业,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当前,我国人口健康状况获得了大幅提升,此时教育水平决定了人力资本的效率。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健全多层次的人力资本培养体系,并着力解决人力资本供给端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端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其三,应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养老社会保障体系,释放潜在的长寿红利。我国正处于加速度老龄化之中,应完善兜底型养老服务,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强化老年健康支持,推广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在此过程中,应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尤其要加强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的研发应用,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老龄服务需求。

  其四,应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随着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流动人口的群体结构及其空间分布也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方面,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人口流动特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强化不同地区间产业的协调联动,推动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另一方面,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个体享受平等的发展机会与社会保障。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格局。

  积极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要立足于庞大的人口总量优势,着眼于人口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把握并利用好人口结构的变化客观规律,结合各类社会经济要素以发挥人口流动以及由此城镇化提升的特殊优势。因此,需完善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加强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通过提高生育水平、增强人口素质、健全老龄产业体系、推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以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