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光荣彰显时代新风貌
2023年05月04日 09: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4日第2642期 作者:祁文博 田芝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十四五”时期,是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又恰逢产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普及、发展实体经济等机遇和挑战,我们更要矢志不渝坚守初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始终坚持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勇敢劳动、创新劳动,不断破解发展难题、缔造幸福生活、书写时代华章。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具有内在联系。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表意各有侧重,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三种精神不断注入时代元素、丰富时代内涵。如何聚焦新时代,理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本质,牢牢把握它们的深刻内涵与时代脉搏,成为解析其内在联系的题中之义。

  一是本质一致性。即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集中统一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不管是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奉献社会的劳模精神,还是勤勉工作、诚实守信、不畏苦累的劳动精神,抑或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是新时代拼搏奋进的动力,始终贯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二是价值同向性,即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集中指向“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的价值——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劳动的这些价值形成一个相互联系且融合统一的有机整体。在技术革新的生产背景下,不管是指向岗位,还是指向生产,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

  三是逻辑周延性,即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相互之间是一种逐步深化、不断递进的一体化延伸关系。劳动精神是普通大众共同秉持的“德”范精神,工匠精神体现的是技艺高超、杰出个人的“师”范精神,劳模精神体现出更优秀的劳动者供人效仿的“模”范精神。从普通人到卓越的人再到社会楷模,形成一种上升性、拓展性逻辑。

  四是实践引领性,即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勤恳劳动、诚实劳动、刻苦劳动、精益劳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这三种精神横向延展、纵向融通,有效展现人民群众的奋斗气节,助推实现新时代强国梦、构筑现代化强国基石。

  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贯穿到立德树人各方面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储备高质量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符合新发展阶段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适应新时代社会道德观念的实践弘扬与价值认同。将之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全过程,培育纯粹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一是聚焦从理念到实践全方位覆盖。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和实践观,深刻把握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培养为祖国劳动、为人民服务的大局情怀。从立“德”层面,弘扬积极向上、崇尚奉献的社会公德,遵从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从树“人”层面,树立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劳动品格,塑造艺技双馨、知能一体的有用之才。

  二是坚持从成才到成人全过程贯通。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终身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从教育到培训,不仅要帮助劳动者为就业做好精湛技术的准备,还要塑造劳动者正当劳动、合法劳动、卓越劳动的适应性品质。

  三是形成从渗透到内化的主流价值观。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渗透、贯穿、融入、内化于立德树人各方面全过程,是一个深入递进的过程。赞美劳动是基于劳动可爱可贵可敬,是对劳动神圣的讴歌,要尊重一切劳动者,尊重一切劳动成果。要在立德树人过程中鼓励青年劳动者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培养更多高素质大国工匠,给予有志青年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要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当今青年的主流价值取向,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彰显立德树人新成效。

  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育和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劳动者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展现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卓越风采的有力保障。用好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广大劳动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选择。

  一是发挥主流精神创新引领作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内含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精神内核,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一直以昂扬的精神面貌、饱满的精神状态,致力于社会进步与劳动解放的伟大事业。特别是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后,我国顺势而为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应该大力弘扬、学好用好这三种精神的创新引领作用,使劳动者将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转化为个人的行动自觉。

  二是塑造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经济新动能快速增长、新技术新产业不断生成、高端智能制造迭代更替等新发展形势,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效能劳动、高品质智造、高精尖创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大力弘扬与深入践行刻不容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内化为爱国情、塑造成强国志、外显于报国行。“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内在要求。因此,要着重发挥这三种精神的铸人、塑人、育人作用,打造一支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是助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当代中国各行业劳动者精神面貌与工作状态的生动体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积极劳动的精神面貌助推“中国奇迹”的接续实现,以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推动形成“劳动是唯一价值源泉”的社会共识,以劳动创造托起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