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松 吴定平:构建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2019年04月18日 08:5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4月18日总第1676期 作者:柳松 吴定平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遵循军事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事职业教育是面向军队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是围绕提升军事人才职业特质、专业品质、创新素质,有计划地开展的全员学习、开放学习、终身学习的活动,是院校教育、部队训练的拓展和补充,是素质教育在军事领域的重要实现方式。发展军事职业教育,必须积极构建覆盖重点专业领域、体现兵种特色要求、聚焦备战打仗需要的课程体系,通过准确把握目标定位、原则要求和方法要领,切实使军事职业教育为生成和提高战斗力服务,为培养能打胜仗的新型军事人才服务。

  科学确立目标定位

  在目标指向上要聚焦岗位任职需求。构建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具有岗位任职的针对性,这是提升学员岗位履职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基本要求。因此,要以岗位任务为牵引建立岗位能力模型,紧紧围绕岗位需求标准构设课程门类、确立课程目录、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内容。这样的课程体系,能助力学员夯实兵种职业理想、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清晰职业发展路径、形成终身学习格局,进而实现提升部队作战能力和个人职业潜力的“双丰收”。

  在内容设置上要体现动态开放特点。相对于院校教育课程体系而言,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依托网络平台、紧跟理论前沿、针对岗位实践,更具有动态开放的特点。用岗位需求标准牵引刷新课程标准,以部队“新装备、新技术、新战法、新训法”灌注课程内容,让具有专业特长的岗位实践者、课程学习者参与课程开发,用“微课”“慕课”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资源、拓展渠道,使课程体系始终处于扬弃和吸收的动态开放状态,确保课程目标与打仗需求同步对接、课程资源与岗位实践高度融合。

  在对象范围上要覆盖全员全时全域。构建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对象范围上要满足各级各类人员成才和职业发展需求,覆盖与兵种作战、训练有关的全体人员。为此,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要贯彻终身教育、系统育人的理念,覆盖官兵职业生涯全过程、各领域,让官兵在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都能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实现终身学习,通过日积月累、学用结合,积淀岗位任职能力、储备职业发展潜力、提升备战打仗实力。

  在功能衔接上要形成“三位一体”合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决定了军事职业教育、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三驾马车”在教育功能上既不能同质交叉,又不能“烟囱林立”,而是要做到相互衔接、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有自己的教育功能标准,弥补院校教育的阶段性,克服部队训练实践的非系统性。因此,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既要建立在固本强基的院校教育基础之上,成为院校课程体系的预备或延展,又要不断吸收部队训练实践成果,通过岗位实践检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提升课程体系的培养力,形成军事人才培养的科学链路。

  注重遵循原则要求

  贯彻“网络+教育”的时代理念。军事职业教育是基于网络大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大数据等技术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虚拟课堂”。构建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要大力开发能吸引新时代官兵的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精心设计菜单式内容选择、互动式在线问答、自主式讨论交流等环节,以系统化的逻辑结构帮助官兵串起知识的“碎片”,用精准化的岗位能力引导官兵标注学习的“坐标”,不断提升官兵远程自主学习的兴趣。

  确立岗位需求的培养目标。构建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要确定兵种职业需求标准,另一方面要做好岗位专业能力诊断。即使同类同级同岗人员,由于学历阅历层次的差异,其所学习的课程也不尽相同。所以,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精准“对焦”,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岗位专业能力诊断,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岗位能力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归类,严格对照兵种职业需求标准,制定出难度适宜、口径适中、动态调整、分类施教的课程体系,确保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始终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服务。

  遵循军事人才的成长规律。学历教育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其涉及面虽广,但纵深相对较浅。学员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还要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作调整,通过岗位实践活化和自主学习提高,才能最终形成岗位履职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这是军事人才成长的特有规律。为此,构建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要以岗位专业技能为核心,通盘考虑、综合衡量、合理设置,做到既有基础类、又有拓展类,既有知识上的广度、又有专业上的深度,既体现岗位实用性、又体现发展前瞻性。

  适应个性的自主学习模式。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是军事职业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重要特征。军事职业教育建立在共享平台之上,以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可以调动几乎所有可利用的优质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因此,构建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要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自觉参与、自主学习、自我提升;要强调量身定制,根据学员的个人潜质特征、自我发展要求,定制出对应的学习计划、课程内容、辅导方案;要强调以多样化的课程形式提供学习指导,从不同的方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育实效。

  着力把握方法要领

  注重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可以形成强大的课程教学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实现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因此,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是构建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把握的重要着力点。

  (1)要协调好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比例关系。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操作实践等课程,其作为主干课程主导整个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指向;基础课包括作战指挥、训练、管理、保障及政治工作等课程,是培养军事人才的有机组成。实现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有机结合,应该以兵种专业课为主导,强调知识的专门化、精准化,兼顾知识的广泛性和适应性,纵向筑牢学科专业基础,横向打通学科专业限制,形成各课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逐级递进的课程体系结构。

  (2)要协调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关系。必修课要涵盖岗位任职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选修课则要兼顾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富有个性的军事人才。不同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分布应该是相对的,但要呈现最优比例关系,这样才能打通学员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兵种战术和专业技术之间的界限,培养出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职业化、专业化、精英化复合型军事人才。

  (3)要协调好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关系。随着军事职业教育的深入推进,远程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可以把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实时结合起来,整合形成优质实践课程教学资源,为实战化教学提供重要支撑。军事职业教育要想建立起科学完整、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在重视理论课的同时,应提高实践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占比,使实践课摆脱理论课的从属地位,成为理论课落地生根的沃土。为此,要让学员在实践课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需强调的是,实践课建设要突出开放性、综合性和实验性,把实践课纳入军事职业教育循环往复、逐次递进、螺旋式上升的良性轨道,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未来战场的有机衔接。

  协力搞好课程内容整合

  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科学合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特别是课程内容的精选、重组和凝练。只有课程内容整合得当,课程结构才能具有内在一致性、形成完整系统性、体现功能衔接性,进而达成课程体系优化升级的最终目标。为此,要挖掘改造现有的课程内容。院校教育的现有课程内容尤其是主干课程,是军事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建设的重要基础。有些虽然不能照搬到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来,却是可以充分挖掘并加以改造转化的重要资源。要依托院校现有课程的教学资源、人才队伍,对其加以信息化升级改造,建设成为向部队开放的数字化在线课程,不仅可以确保课程内容质量,而且可以为军事职业教育的全面铺开赢得时间。另外,要注重总结吸收官兵的实践经验。基层官兵不仅是受教育者,还是部队一线练兵备战的实践主体,往往掌握着第一手资料,经过长期的岗位锻炼,对如何解决训练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有着自己管用的解决办法。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理应纳入军事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军事职业教育网络平台要为这些实践经验提供“登堂入室”的路径,使其转化为课程内容,为广大基层官兵所掌握,并在交流互动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形成“参与实践—提出问题—研究解决—引入课程—服务实践”的良性循环和螺旋上升的良好效果。

  切实加强课程教学管理

  军事职业教育能够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学习内容自选、教育方式灵活等功能,有利于解决官兵岗位能力提升与工学矛盾突出等诸多现实困难。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学员辍学率高、课程开发不及时、课程规划难统一、学习成果不易认证等,需要通过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

  一方面,要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上下功夫。要建立健全课程需求论证制度,紧紧围绕岗位需求标准,以实现课程体系目标为牵引,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课程需求论证工作;要建立健全课程准入制度,以制度设计明确课程进入标准,使制作者能按标准要求进行课程制作,也为课程管理的标准化打下良好基础;要建立健全课程预警和退出制度,军事职业教育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随着军事实践的深入,课程也应作相应调整,保持优质课程时刻“在线”、淘汰课程立即“下线”,这样才能保证军事职业教育目标指向明确、始终具有生命力。

  另一方面,要在不断创新组学模式上下功夫。军事职业教育主要是在官兵完成战备、训练和执行任务后的间隙组织实施,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而且较为分散。因此,其组学模式应以提高碎片化学习效率为主,保证人员、内容、时间、效果全面落实。要实施目标牵引激励,明确各类岗位学员的学习内容,将学习的课程、获得的学历、资格、技能等进行学分换算,存入学分银行,作为各阶段考核评价的依据,与学员的岗位调整、职级晋升、职称评审、评功评奖等直接挂钩;要科学评价学习效果,适应网络化自主学习要求,改变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运用学业跟踪、视频记录、自动批改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建立线上考试与线下考试、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模式;要改进创新学习方法,可以尝试改变以往抽丝剥茧式的课堂学习方式,改为想定式学习、情境式引导,设定某具体岗位官兵在完成一个或几个相关任务的过程中,给出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标准,让学员对照检查自身的短板弱项,针对不足来选修课程。这样既能调动学员参与军事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又能提升军事职业教育对战斗力生成的贡献率。

  (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训练基地)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