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杰)11月26日,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召开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座谈会,组织专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进行交流研讨。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交流学习体会,凝聚思想共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又为巩固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保证。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省社科联主席唐洲雁认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就是坚持主体性、原创性、系统性,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前瞻性、储备性、针对性的理论观点,建设中国特有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经验系统、知识系统、理论系统,解决中国问题,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其实质就是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不断拓展,逐步建构起走向世界的中国理论体系,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理论话语权,进一步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要坚持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为着力点,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研究,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中的原理性理论成果转化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话语、研究范式、学术理论,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巩固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充分激发人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基础。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包心鉴认为,在推进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繁荣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和中心,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密切适应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吕文明认为,要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他看来,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立足新的实践发展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改造,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会议由山东省社科联主办。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