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
2024年11月26日 09: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1月26日第3022期 作者:本报记者 班晓悦

  11月23日,中国民族学学会2024年高层论坛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旨在推进民族学学科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优化调整和建设工作。

  扎实推进民族学学科优化调整

  民族学学科在党的民族工作,特别是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查显友表示,在“两个大局”以及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民族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播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民族学学科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二级学科的优化调整和建设。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理论研究司副司长张世保建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者需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研究阐释,准确理解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变与不变,扎实推动民族学学科优化调整,力争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新突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要以这一重要思想为指引,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加快构建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中央民族大学校长、中国民族学会会长强世功认为,要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的重要论述,着力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杨金海表示,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理论的根基,其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话语体系和哲学思维方式,推动了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与繁荣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石亚洲认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是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过程。通过术语革命、范式转换和体系建构三大战略,能够加速这一进程,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继焦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新时代赋予民族学界的重要使命。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需要重新定位民族学以提升其整合性;在学术体系建设方面,应围绕国家与民族关系这一核心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学理论;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要以“四个自信”为基础,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标识性概念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郑大华表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正确处理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反民族压迫与反阶级压迫以及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与少数民族利益之间的关系,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转型。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孔新峰认为,儒家思想以其超越“民族国家”的天下理想和超越“利益政治”的义利政治特质,规避了西方利益政治理论和认同政治理论的困境。以儒家正德、厚生、尚贤、致善等德性政治原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有助于摆脱“帝国—民族国家”的叙事陷阱,更好地理解“何谓中国”。

  会议由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央民族大学主办。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