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让思政课有声又有色
2024年10月18日 09:5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0月18日第2995期 作者:本报记者 明海英

  近年来,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特色日益凸显。他们按照“思政+三农+艺术”的理念,通过院镇合作、院村共建、协同共创的方式,把“红色+三农”的资源禀赋和“文旅融合”的运作方式有效贯通,努力用“红色+三农”为“文旅融合”注入内在灵魂,用“文旅融合”为“红色+三农”插上金色翅膀。

  为思政课找到合适载体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艺华认为,讲好思政课,需要找到合适的载体。比如,“想让音乐学院的孩子爱听思政课,就要用他们最熟悉的音乐素材”。胡艺华以《黄河大合唱》为切入点讲授思政课,以歌叙史、以史析歌,从创作时间、作者互动、内容契合度、宣传效果等方面深入阐释《黄河大合唱》是《论持久战》的音乐表达。这次授课效果很好,非常受学生欢迎。

  为进一步更大范围内验证“思政+音乐”的可行性,胡艺华同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给该校音乐学院的学生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他以“一课一歌”的方式,用红色歌曲带领学生回顾历史,引导学生从一首首歌曲中感受抗战期间中国人民精神的演变过程。这一授课方式获得学生好评,被称作“这是一堂不舍得玩手机的思政课”。胡艺华对记者说,这些经验坚定了他的信心,让他看到了思政和音乐融合创新的可行性。6年来,他已创作120多首原创歌曲,其中50多首被主流媒体播放或转发,在学生中也有一定的传唱度。同时,胡艺华积聚了一批志同道合、富有创造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新秀,组建了跨地跨校的虚拟教研室。

  促进“红+农+文+旅”融合创新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了新时代“三农”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研究方向,选派多名教师参加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的各项工作,整合全院学术力量成立了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组建老中青结合、多学科协同的研究团队,精心打造面向校内外的“耕读湖湘”青年学术沙龙,从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多层面开展乡村振兴专题研究。

  “乡村振兴不仅要最大限度地用好习以为常的显性资源,也要把目光投向有待挖掘的潜在资源,尤其要注重挖掘整理那些散落在湖湘乡村的红色资源。”胡艺华说,无论是一处红色旧址、一个红色物件、一位红色人物,抑或一篇红色文献、一首红色歌谣……它们都曾见证过党和人民百余年奋斗的苦难辉煌,是湖南乡村振兴中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重要潜在资源,应该从整体上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运用。

  经过多方努力,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已经与校内外单位合作共建“大国三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实验室、“大国三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建设传播基地以及“思政+三农+艺术”特色虚拟教研室。与地方党委、政府部门联动,先后深入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等45个县、区,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调研。对浏阳市境内20多位红色人物故居、33个红色景点、40余处革命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初步设计了寻访红色故居、追寻红色道路、重温红色初心、传颂红色故事、仰望红色遗址等5条主题鲜明的红色旅游线路,并着手策划打造与之相匹配的“思政+三农+艺术”大思政课。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