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东盟深化教育交流合作
2024年08月29日 10: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8月29日第2966期 作者:陆航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缘相亲,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情谊。8月21日,由外交部、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开幕。老挝国会副主席坎贝·丹腊表示,老挝作为今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将大力推动中国和东盟各方深化教育、文化、经济等领域合作,携手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17年来,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了积极作用。50余个东盟国家、“一带一路”特邀伙伴国家及地区,6000余个参会单位,4万余参会人次,2000份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480余项活动……教育为媒,相通相融;开放共享,携手前行,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的合作桥梁不断搭建,共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图景。

  同日,来自中外相关项目学校的校长和师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首届中国—东盟千校携手大会,共同交流分享经验,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交流合作。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贾鹏表示,“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应突破国与国、校对校之间的传统合作模式,为构建有利于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民心相通的合作生态作出新贡献。他希望这一活动能够在传播携手理念、分享携手故事、深化携手合作、探索携手未来等方面凝聚更多共识和力量,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贵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教育交流的重要窗口。8月22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贵州商学院联合主办的“2024中国—东盟内陆开放经济合作与人才培养”研讨活动在贵阳举行。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云泓表示,贵州省社科联将团结带领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紧扣中国—东盟内陆开放经济合作这一重大课题,大力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积极助力贵州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中把握发展新机遇。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数字教育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打开了新的合作之门。今年1月,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国际版正式发布,世界数字教育联盟正式成立,东盟的10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加入了联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提出,中国与东盟各国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共同利益,一幅携手共赢的全景图正逐渐显现。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教育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内陆开放经济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黄捷表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将以“贵州对外开放研究院”为依托,聚焦国家战略和贵州发展需要,积极参与贵州省内陆开放经济新高地建设,探索新模式,以创新促发展,作出新贡献。

  在2024中国—东盟内陆开放经济合作与人才培养校长圆桌论坛上,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副校长黄华娟和贵州商学院校长罗兵等嘉宾,围绕“从内陆到全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这一主题,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人才凝聚了更多共识,集聚了更多智慧。

  罗兵提出,商科类专业与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结合程度十分紧密,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我们需要围绕“商”字做文章,积极推动人才培养的学科导向从学科独立转变为交叉融合导向;围绕“新”字做文章,积极推动知识讲授导向转变为成果导向教育、实体资源导向转变为数字发展导向;在“用”上见成效,积极推动就业导向转变为创业创新导向。

  贵州商学院党委书记吕国富表示,贵州商学院将紧密跟进“教育+”项目实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上持续发力,全面深化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方式和新领域,与国内外兄弟院校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携手共创新未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效益的双向赋能和双向提升,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努力为推动区域教育合作和全球教育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