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朱羿)8月17—18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22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天水市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唐代边疆与边塞诗研究、丝路文化与唐代文学关系研究、唐代文学的文献整理研究、陇右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等议题展开研讨。
唐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诗歌、散文、传奇等各种文学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卢盛江表示,“唐诗之路”是唐诗创作发展中的一种突出现象。唐代诗人因科举应试、入京求仕、为官地方或贬谪各地,因漫游、隐居、避乱等原因,常常游走于全国各地。他们的许多诗歌都写在“路”上、写在大地之上,将各地的山川风貌、生活情景融入诗中,同时也把文化带到各地,形成了“诗路”独有的创作特色,开创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诗派。“诗路”已成为唐代文学研究的新增长点,应加强与地方学术的融汇共进,从而挖掘唐诗的丰富内涵,并推动地方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唐代诗歌产生于我国古代比较繁荣强盛的时期,在题材走向、格律形式、艺术手段、风格倾向等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为后世文学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崔际银称,李白不仅是盛唐诗坛的杰出代表,也是推动唐代诗歌革新、清除齐梁至初唐颓靡诗风的关键人物。李白的诗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对创作对象的独具匠心、不拘一格的艺术表达风格以及超强想象力的迸发,造就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文学创作高度,为后世树立了标杆。天水师范学院校长汪聚应认为,李白及其诗歌创作对传统文人、文化传统以及诗歌传统作出了巨大的发展与创造。其浪漫主义诗歌创作风格的气象与艺术境界的形成,具有以任侠精神为核心的多样来源与融合创造。李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侠义书写及其展现的任侠精神,形成了浪漫主义诗歌艺术创造的新境界,彰显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思想高度、人格魅力和艺术张力,以及在唐代的新创造,整体上丰富和提升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表现与审美高度,极大地开拓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新境界。
丝路文化交流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侧面。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田峰谈到,唐蕃古道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一条诗歌之路。在这条古道上,诗歌创作的主体是外交使者、陇右幕府中的文人以及边塞诗人。他们通过诗歌展现了唐蕃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等内容,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叙事与情感体验。在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霍志军看来,丝绸之路甘肃段出土的大量石刻文献,为唐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考察丝绸之路甘肃段石刻文献与唐代文学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揭示丝绸之路民族文化交流对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学的重大作用,还可以还原特定时段的文学发展原生样态,展示那些深埋于地下的文学现象,进一步深化唐代文学的研究内涵。
与会专家表示,唐代为后世留下了浩如星辰的文学经典。进入新时代,应通过加强重构唐代文学史来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唐代文学研究的创新性发展,再造经典。用唐代文学经典浸润和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推动唐代文学的深入研究与海外传播。
会议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主办,天水师范学院承办。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