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访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鄂崇荣
2024年03月19日 11: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3月19日第2855期 作者:本报记者 朱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鄂崇荣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共有、共建、共享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只有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持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才能使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鄂崇荣提交了4个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关的提案。

  鄂崇荣表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历史形成的。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其必然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鄂崇荣认为,我们要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嵌入”的“芯片”,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承载着中华儿女最深层次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共有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归属。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仍在加剧,只有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汇聚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对于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鄂崇荣表示,一是以思想之旗,引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正确方向;二是以交融之美,滋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丰富内涵;三是以价值之魂,夯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核心根基。积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根脉;实施“干壮枝繁”工程,不断拓展中华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空间,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花繁叶茂;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弘扬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理想,赓续血脉、薪火相传;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启智润心、繁荣发展。深入挖掘代表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做大做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地标建设。

  鄂崇荣建议,要进一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民族地区差距,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大力实施携手共推中国式现代化行动,优化区域互助机制,深化精准化对口支援,促进民族地区均衡发展,使各地区、各民族一道走向共同富裕、走向现代化。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