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3年12月30日,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与社会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必然趋势,给社会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社会学必须从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作出积极应对。
学者围绕各自研究领域信息技术发展表达了不同见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培林表示,电子出版的勃兴和纸质出版的衰落是一个长期趋势,出版行业本身面临改造与再生,学术出版亦受到影响。21世纪以来,电子出版推动了学术阅读从纸质阅读转向数字阅读,学术写作更加重视高引用率的权威电子期刊文章,发表速度快速提升,查重成为写作必经环节,学术作品消费也更看重全社会层面的下载率、引用率和电子出版物,发表评价面临电子出版流量化、权威电子期刊文章、英文发表权威、作品版权认定等方面的挑战。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张翼表示,应当关注数字化引起的不平等、新型职业分化、数字分层机制、群体极化现象、社会团结与意识形态等问题。随着大数据、元宇宙、ChatGPT等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和广泛应用,数字鸿沟、数字贫困、信息茧房等数字化自带的技术性分层机制也正转化为社会阶层分化的内在机制,社会学对社会分层的研究应将数字化、数字社会纳入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认为,算力成为数字时代的核心资源和竞争力,算力社会的形成意味着社会理性化在数字化领域获得了新生,所以社会学研究要警惕其中理性化的逆反与逆转问题。
围绕数字技术赋能发展问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天夫提出,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快速革新的情况下,返乡创业青年群体应该成为乡村重建的主力军,国家、社会应该为他们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要打造数字赋能的社会协力体系,充分发挥他们对周边农户的带动作用,承担起乡村重建的重任。南开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建议,社会治理要跳出传统思维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变革社会治理方式,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系统介绍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实践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他主张本科教学体系要做到“通专结合”,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实践引领,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如采取“在田野上田野课”等培养方法。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联合举办。
(田志达)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