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近日,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丹尼尔·阿拉亚 (Daniel Araya)于该机构官网发文称,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人形机器人(humanoid robotics)领域取得新突破,而中国在该领域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阿拉亚表示,许多研究人员的目标是利用神经网络来开发反映人类身体甚至人类表现的机器人,许多自主机器人和多模态机器人的研发都是为了取代人类劳动而设计的。目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正在达到一个临界点。此前,机器人曾经局限于从事工厂的重复性任务,现在已经有很多类型的机器人有能力通过在数据中不断自我学习来执行更为复杂的人类任务。与专门的工业机器人不同,人形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各种工作环境,包括农业、制造业、采矿业、医疗保健、教育、娱乐甚至国防等。阿拉亚表示,尽管中国尚未成为机器人产业的全球领导者,但已成为该领域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2023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尽管中国在软件和硬件方面仍有进步空间,但其机器人产业在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移动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根据目前的机器人销售数据表明,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劳动力自动化。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提高自动化程度对提高生产率至关重要。
美国在创新方面总体表现良好,但在应用方面却有所落后。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缺乏协调性。事实上,几十年来美国整体的创新体系一直在退化。2023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占全球的35%,而美国只占12%。2022年,美国在机器人领域的贸易逆差为12.6亿美元,出口额仅占进口额的28%。
总体而言,中国在机器人制造行业具有一定优势,中国公司开发的产品,其成本仅为西方国家的1/5。中国政府鼓励制造商在研究中心附近设厂,以加快尖端创新技术的应用速度。如今,亚洲成为推动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2022年,亚洲新部署安装的机器人数量已达到全球总量的73%。
(王俊美/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