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西藏自治区社科联承办的对口支援西藏工作3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拉萨召开。“从老百姓的口中,我听到了三个更多,更多是对党和政府的感恩,更多是对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赞誉,更多是对援藏干部的夸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援藏工作的使命、责任与传承。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西藏昌都市委党校副教授、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干部郑益群的一番话引起众多与会代表的共鸣。“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为西藏的稳定、发展、生态、富强注入了精神动力。
会上,来自西藏各地市、区直单位援藏干部代表及区直各相关单位、自治区党委党校、自治区各高校、自治区社科院(社科联)的专家学者百余人,从理论和学术角度深入宣传阐释对口援藏工作30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深远影响。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军出席会议并致辞。
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深切关怀西藏各族人民,两次主持召开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对援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进一步提出了“援藏精神”,赋予援藏工作更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社科联主席李小宁表示,30年来,各对口支援单位和广大援藏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始终坚持干部援藏、经济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组团式”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不断加大援藏力度、丰富援藏内涵、调整援藏重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展援藏工作,一轮又一轮援藏工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一股股活力,极大地促进了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援藏干部、西藏山南市发改委副主任胡文龙介绍说,湖北援藏工作不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某一地区,而是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支援。从产业、教育、医疗到就业、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湖北援藏工作队将不断创新援藏模式和方法手段,提升援藏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昌都市人社局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天津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李旺观察到,西藏籍大学生区外就业的领域和行业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许多西藏籍大学生在内地知名企业技术、管理等关键岗位任职,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西藏籍大学生选择长期在内地工作,他们已经成为内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张会庆认为,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是新时代语境下援藏的关键一环,应以“长期建藏”精神为指引,以继承发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和“援藏精神”为支撑,以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根本遵循,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顺势而为、应势而动、乘势而上。
为学术研究提供场域和现实素材
“30年来,对口援藏不仅促进了西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发展进步,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规律性认识。”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陈朴认为,有关“对口援藏”研究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在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兰看来,在学术上,对口援藏实践为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了绝佳研究场域;在实践上,对口援藏不仅是破解规模治理难题的巧妙制度设计,更是彰显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优越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2024年4月22日,首个西藏自治区级国土空间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实施,构建了“三屏四区,一核多点”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使西藏国土空间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目标基本实现,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生态安全、优化资源配置、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作用。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援藏干部李元奇建议,自然资源部立足西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和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基础,为西藏国土空间规划谋思路、摆布局,指导西藏锚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构建空间发展指南和可持续发展空间蓝图为途径,帮助西藏完成首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陶朴补充说,随着对口援藏工作顶层设计不断丰富、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方式载体不断创新,援助成效日益凸显,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完美体现。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